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门近日印发《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要求明确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中小学教师。
(据12月6日央视网)
在人们的记忆里,入户家访曾是老师教育学生最精准和最有效的方式,甚至成为社会评价中小学教师从业履职的基本功之一。随着现代通信手段的进步与普及,这种家校沟通的传统方式逐渐式微。
当然,相较于电话联系和微信留言,入户家访的确有“耗时”“费事”之嫌。比如,生活节奏加快,让家长无暇接待老师来访;学校生源分散、课后服务延时,让老师没时间与精力家访等。
这其实存在着对传统家访的轻视与误读。践行教书育人宗旨,不仅需要老师留心观察学生的在校表现和理解孩子所思所想,更需要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与家教情况。入户家访便可以让老师拥有身临孩子“成长现场”的直观体验,这种“面对面”和“一对一”的家访方式,其教育效果显然是线上沟通的“隔空喊话”和家长会上的“集体面谈”所无法企及的。
教育曾被喻为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爱心”事业,而教师就是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工程师。懂学生方能懂教育,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将家访列入教师考核内容,可以增强教师对家访重要性、责任心的重视,强化其对家访频次、家访内容和家访效果的注重与谋划,防止家访沦为停于嘴上、浮于表面,或打卡式、走过场的情况。
这既需要老师对家访作出规划、列出日程、把握节奏,也需其做足功课、有备奔赴、提高效率。考核方要积极创新教育管理与评价手段,建立和完善支持激励、科学评估教师家访行为的良性机制。同时,要强化对教师家访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家访能力和沟通素养。
入户家访是家校沟通、共育孩子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社会考察老师、提升教育公信力的难得机遇。故此,要积极宣传、多方动员,争取更多家长对家访行为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合力构建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教育生态。
在入户家访时,要确保每一个年级的老师家访不漏一户、不缺一人。尤其是那些父母在外打拼、祖辈看管孩子的留守家庭,更要为教师的家访留出时间、作出安排,不能以各种理由推脱阻拦。
将家访纳入教师考核,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