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6日
第04版:04

爱心,不能被流量“绑架”

夏 研

“天已经漆黑,一个15岁的小女孩,脸上挂着稚嫩单纯的微笑,每天晚上却要靠捡瓶子卖钱交学费……”最近,自媒体博主“笑宝来也”在多个平台上同步发布了这样一个视频,并配文“如果你有这么懂事的女儿,一定会很幸福吧”。

(据11月29日澎湃新闻)

这个看起来“悲苦”的视频,在网上播放量惊人。众多网友被打动,直呼“看了真心酸”“天下还是好人多”。然而,尴尬的一幕出现了:11月27日,经媒体核实,视频中的女孩家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牛牛坝镇。女孩的姐姐表示,“视频拍摄者给了妹妹100元钱和一些饮料,视频内容都是对方教的,现实里没有捡垃圾挣学费这回事。”

原来,这一切都是套路,是一场表演。在这个表演里,拍摄者即便不是捏造,但至少也夸大了小女孩的困境,比如捡垃圾交学费。这让女孩的老师都坐不住了。女孩的老师说,现在根本不用交学费,而且女孩平时住校,也不可能去捡瓶子。当地有关部门还去拍摄了女孩家的状况,至少从镜头里看,不像是十分贫困的样子。

包装苦难、渲染悲情,其实这种套路人们也不陌生了,不过是配脚本的短视频,用以赚取流量。以凉山为例,此前就曾出过一系列类似的虚假短视频。

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有网络主播在大凉山做公益时“表演发钱”,直播结束就收回“善款”,事后两位主播被批捕;2022年,有人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一条“父亲死了母亲改嫁,孤儿冬天穿拖鞋在地里收玉米”的视频,经核实是故意摆拍……可以说,在凉山拍摄虚假的苦情短视频,几乎快成为一种“产业”了。

这种表演的破坏性是毋庸置疑的,不仅伤害当事人、影响当地形象,而且会消费人们的爱心。“故事”一次次被拆穿后,网友的神经也会日渐麻木。大家的爱心疲惫,就会产生了“狼来了”效应,不再信任网络平台的求助,哪怕是真实的,也会本能地产生怀疑。长此以往,真正有需要的人可能就得不到帮助,公共慈善事业也可能大受影响。

所以,对于类似摆拍、设计的苦情短视频应当重点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大核实力度,如确系伪造应及时作出回应并对拍摄者严肃处理。同时,视频平台也不能置身事外,应当尽到充分的提示和审核义务,比如在显著位置告知视频发布者类似视频的风险所在,并在视频产生围观之后及时跟进审核。

爱心,是一个社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它不容被虚假的故事“消费”,更不能被流量“绑架”。须知,爱心是无价的,同时也是个易碎品,经不起反复折腾,我们应当呵护好它。

2022-12-06 夏 研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5325.html 1 爱心,不能被流量“绑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