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冰祎
这段时间,河间市沙河桥镇罗位村的志愿者都在忙活一件事——除草。从上午6点到下午5点,村边洼地里总有三四十人埋头干活,将荒草割除、运走。有人割了一会儿有事离开,有人忙完家中事飞快赶来。自从空地荒草被志愿者“承包”,村里已10多年没出现过荒地起火的事。
像除草这样的集体行动,在罗位村十分常见。大到公共建设,小到卫生保洁,“四代志愿者”的身影遍布其间。如今,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家家都有志愿者,整体风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没有专门保洁员为啥仍然很干净
来到罗位村,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干净。不论是房前屋后还是游园或健身广场,都很难见到垃圾。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近几年,村里一直没有雇保洁员,之所以能保持干净整洁的日常环境,多亏了村里“四代志愿者”的努力。
从2010年至今,罗位村积极调动全村的男女老少,根据年龄及各自特点,陆续组建起四支志愿者队伍:由7名担任过村干部且在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的第一代志愿者“大爷帮帮团”;由村中老党员、老教师、退休老干部、老退役军人和老模范组成的擅长议事的第二代志愿者“五老帮帮团”;由村中青年组成的第三代志愿者“青年先锋志愿者团队”;由村中7岁至14岁少年儿童组成的第四代志愿者“小红帽志愿者”。
这些年,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罗位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村党支部书记罗全富说,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志愿者,大家志愿服务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随意倾倒垃圾的人少了,义务捡拾垃圾的人多了。志愿者走在街上,看到哪里有垃圾都会随手清理。在志愿者的带动下,各家各户搞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之余,也共同维护着公共区域的环境。
“以前,街面上还是会有一些垃圾。我们仔细观察发现,那些垃圾主要是一些小食品包装袋,大部分都是孩子随意扔在路上的。后来,我们有了‘小红帽’,孩子们通过志愿服务捡拾垃圾,了解环保知识,改掉了随意丢弃垃圾的坏习惯,街道就更干净了。”罗全富说。
每周日下午,罗位村的“小红帽志愿者”都会到街上和游园等地捡拾垃圾,村里还会安排他们观看红色电影或跟着老党员学习党史、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等,至今已经两年多。
如今,村里只有垃圾清运人员,没有保洁员。志愿者个个都是保洁员,共同自发维护着全村公共区域的卫生环境。
合力建起7处休闲场所
罗位村村口附近有一个长近140米的景观池,池两边是整齐的黄色围栏,池中建有音乐喷泉,精致的小桥横跨池上,很是别致。“池里养了鱼,夏天还有成片的荷花,可美了。”说起这处荷花池游园,村民无不自豪和喜爱。
可就在几年前,这处游园还不是这番景色。这里原本是一条高低不平的沟。以前,周围村民将垃圾随意扔到沟里,几乎要将那里填平。还有人在附近盖房子,你多占一块地,我多盖一间屋。久而久之,沟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差,邻里矛盾时有发生。
为了改变这条沟的面貌,村两委和志愿者动起了脑筋。考虑到那里的实际情况,大家最终决定依靠原本的地势修建一个景观池,不仅解决了两侧地面70厘米高低差造成的排水问题,也能因地制宜美化环境。
专业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预计花费50多万元。要花这样一大笔钱,大家都心疼。最终,志愿者决定还像以前修其他游园一样,自己干。
志愿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购料、运料到拉土、铺砖,再到栽种花草,所有的活儿都由志愿者动手完成。“大家一招呼,没事儿的志愿者就都来了。有的人放下家里的活儿,也要先来帮忙干集体的活儿。知道有活儿需要干,大家不用催不用赶,一听到信儿自己就来了。”罗全富说,此外,还有许多村民自发加入到志愿活动中,或是给大家送水、送西瓜。就连景观池中音乐喷泉的线路设计等,也是由志愿者完成的。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景观池终于建好,总共花费不到11万元。
除了这处荷花池游园,7年里,志愿者合力建起了各式游园5处、健身场地2处。这7处休闲场所几乎利用了村中能利用的所有空地。休闲好去处多了,村子也变得越来越美。
“舍不得”兑换的积分
罗位村每家每户门前都挂着一块扇形的红色牌子,上面除了有门牌号,还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知道这家人里有几名志愿者,参加过哪些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了多少积分。
一年前,为了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罗位村建立起积分制度。参与除草可以加10分、参加“小红帽”捡拾垃圾活动可以加10分……村里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设置相应积分。志愿者每次在参加志愿服务后都可以为自家增加积分。这些积分还可以兑换电热水壶、香皂、卫生纸等礼品。
除了参加志愿服务可以获得积分,家里有人考上大学、有人获得大小荣誉等,也都可以增加积分。就这样,村里家家户户都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希望获得更多的积分。
30岁的罗志远2019年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家乡罗位村创业。如今,他是村中第三代志愿者“青年先锋志愿者团队”的一员。罗志远的父亲和妹妹也是村里的志愿者。如今,他们家的积分已经达到3000多分,在村里属于积分较多的家庭。
“村里不少家庭都不止一名志愿者。我们村如今有284户常住户,家家都有志愿者。积分不光是鼓励,更是一种荣誉,大家都挺看重的。”罗全富说。
尽管村里准备了积分兑换的礼品,但始终没有人兑换过。原来,兑换礼品需要核销相应积分,大家不想让积分减少,所以至今无人核销。罗全富说,他们正在制定相应规则,在保证积分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帮助村民完成礼品兑换。
罗全富说:“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不仅让我们的人居环境更好,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村里风气越来越好,大伙儿的日子也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