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黄骅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孙傲在渤海边展开巡查工作。他吹着海风,听着涛声,脑海中又浮现出自己在西藏自治区巡逻、查车的一幕幕。
根据上级安排,26岁的孙傲今年3月起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嘎拉边境检查站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期满后,他又在那里多执行了一个月的任务。
“离开青藏高原已近一个月了,我还时常梦见那里。在边境线上,我以忠诚守卫的方式,献上了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孙傲说。
高原缺氧,一夜被憋醒五次
3月10日,孙傲乘坐飞机来到了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训练基地。
孙傲原以为,高原反应就是喘不上气,减少运动量就可以应对。来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日喀则市后,他才明白,高原反应原来这么可怕。
头痛欲裂、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口鼻干燥出血……孙傲一边休息、调整,一边为自己加油鼓劲:“不吃苦不成器!”
刚到的第一晚,疲劳的孙傲很快便进入梦乡。但没过多久,他感觉好像被堵住了口鼻,无法呼吸……这种被憋到喘着粗气猛然惊醒的情况,一夜时间里,发生了五次。
最初,孙傲靠开窗深呼吸来缓解缺氧带来的不适,后来他干脆熬着,等到凌晨四五点困极了,再睡下……一个月后,睡觉才终于不再是难题。
坚守交通要道,一天查车上千辆
适应了一周后,孙傲奔赴康马县嘎拉边境检查站执行任务。这里海拔高达4350米,年最低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即便到了夏季,人们也脱不下绒衣绒裤。
当地居民时常开玩笑说,日喀则有“三宝”:岗巴县的羊、亚东县的鱼、康马县的风。孙傲说,狂风会卷起沙子、石块、雨雪、冰雹等,打在脸上生疼。此外,因当地紫外线很强,他晴天时要戴好帽子、围巾、手套、墨镜和面罩等,不让皮肤裸露在外,否则极易被晒伤。
孙傲的任务是在219国道嘎拉边境检查站段检查过往人、车,核实人员的身份信息、边境通行证,并且检查车内有无违禁物品和走私、偷渡情况。因为事关国家安全,他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6月的一天,孙傲和同事们接到消息,一辆在逃人员所在车辆即将经过他们的执勤点。该车驶来后,孙傲不动声色地核实对方的信息。他瞅准时机,与同事们一起将在逃人员当场制伏,并将其移交至当地公安局。
219国道嘎拉边境检查站段是通往周边多个县的必经之路,车流量很大,孙傲和同事们要身着防护服,一天连续执勤6个半小时,检查千余辆车。因气候恶劣、工作量大,孙傲有时要一边吸氧一边执勤。
和当地群众成为朋友,收获感动
和孙傲一起查车的藏族辅警格列是个细心人。他不仅会为孙傲提出一些健康建议,还一有时间就教孙傲辨认植物:这种有毒不能碰,那种在山里迷路时可以解渴、充饥,还有几种有消炎的功效……很快,他们就成了交心的朋友。
“孙警官,不忙的时候,和我们‘过林卡’吧!”6月初的一天,孙傲去宿舍附近的商店购物时,60多岁的藏族老板扎西发出邀请。
“过林卡”就是郊游、野餐。藏族群众重情谊,空闲时喜欢邀请亲友“过林卡”。当天,扎西搭起帐篷,烤上牛羊肉,组织亲友唱歌、跳舞、聊天。当地群众的热情、友善深深感动着孙傲。他说,大家的笑脸,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迎着风沙巡逻,摔下六七十度的陡坡
除了查车,孙傲还要不定期地上山巡逻。当地山高坡陡、碎石遍布、氧气稀薄,巡逻时孙傲和同事们体力消耗极大。他们每爬山10分钟就要原地休息一会儿,否则很容易因体力不支跌落山坡。一次巡逻,常常要持续三四个小时。
7月的一天,孙傲和两名当地辅警一同爬山查看边境线附近安全护栏的安装情况。风太大,他们把帽子压到最低,手脚并用地在六七十度的险坡上爬行。
快到山顶时,孙傲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往下滑出三四米才停了下来。尖锐的石子扎穿手套,深深地嵌入了他的手掌。“如果头朝下摔倒就危险了,累了就歇歇。”同事们劝他。“没事!”孙傲说着话,把手掌里的石子硬挤出来,继续爬山执行任务……
在边境线上说“祖国,我爱你”
“祖国,我爱你!”每次巡逻登上最后一座山,孙傲都要望着长长的边境线,情不自禁地大喊。
“山峦起伏,碧水如镜,湛蓝的天空下是翠绿的青稞和金黄的油菜花,耳边响起藏族辅警唱的民谣,一切都那么纯净、美好。”孙傲说,他在山顶和自己约定,要守护祖国的这份纯净和美好,把忠诚洒在边疆大地。
如今,已经离开青藏高原的孙傲觉得,自己的心还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