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表示,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社会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社区养老逐渐兴起并广受老年人欢迎。社区养老如何帮助现在的银发一族体面老去?
服务送到家,打通与老人间的“最后一米”
刚一敲开门,上门为老人理发的何强就被室内的气味熏得连连后退。“长期卧床老人居住的房间里是进不去人的,我当时连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何强说。
何强是北京市密云区民心社区服务中心的理事长。16岁时,他来到北京打拼,学会理发技能后,开了自己的美发公司,常常为在密云区一些社区里居住的老人免费理发。
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发现不少老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老问题。2017年,他专门成立了服务中心,为一些社区的孤寡老人提供理发、维修等服务。
2019年,民心社区服务中心与密云区的部分社区合作,成立了密云鼓楼社区幸福晚年驿站等4个社区养老服务点,面向12个社区的近2000名老人开展社区养老工作。
上述卧床的老人,是给何强印象最深刻的一位。他记得,当走进屋内时,看到的是一个躺在床上、上半身光着、眉毛和胡子一样长的老大爷。何强向家中保姆询问其身体状况时,保姆说:“除了下半身瘫痪,倒没什么事。”
何强想着,得和老人熟悉熟悉,就开玩笑说:“大爷眉毛、胡子留这么长,是搞艺术的吧?”
老人没有说话。“是会点‘艺术’,就在床上‘画圈’。”保姆搭茬说。老人已许久没有理发了,保姆说起原因,掀开被子,“你看他这样,谁乐意来剪?”何强看到,老人身上已有严重的褥疮。
保姆说,老人已瘫痪5年,老人的子女很少来照顾,每次来都是将东西放在门口就走。连这次理发,也是老人的儿子在街上碰见了何强,留给他一个地址,就再也没管过。
三下五除二,何强利落地剪完,老人又摸了摸脸。“这是让你给刮刮脸呢。”保姆解释。
刮完脸,老人终于笑起来。何强既欣慰又难过:“那位大爷当时笑得呀,脸像朵花一样,但看着他这样,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正当他要离开时,老人却伸手抓住了他的衣服。“这是舍不得让你走。”保姆说。
何强说,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在基层服务,能看到很多东西。”他的日常工作,也由理发转向社区养老。他常以驿站为中心,带着40多个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敲响房门。
每户老人开门看见的,就是这样一群戴着小红帽、穿着红马甲、拿着工具箱的专职人员。
老年人为何爱上社区养老
据了解,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日托为主要形式,由养老机构进行具体运营,医养与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9月举行发布会时介绍,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家中和社区养老,已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负责某集团旗下市场化养老运营项目的康壮表示,社区养老是位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之间的中间地带,“居家养老专业度不够,机构养老又成本高,社区养老既能满足老年人居家或离家不远的需求,又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服务,比如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
在北京市西城大红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站长廖瑛杰介绍说,驿站自2019年年底成立以来,面向周边5个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高龄、独居、失能、特困等群体)免费提供巡视探访、呼叫服务等基本养老服务项目。现在,包括她在内,驿站一共有3名工作人员,每周要探访50多户。
除了免费的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养老驿站还为老年人提供陪诊、助餐、助浴等普惠型服务项目,老人支付部分费用,驿站低偿服务。“现在去看病,医院里大多采用智能化、数字化接诊方式,老年人不会操作,我们就陪着他们去医院。”
廖瑛杰表示,附近一些老住房没有电梯,遇到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工作人员就背着他们上下楼。有些老人不会用手机,也会来到驿站求助。“他们学会用了,特别高兴,说自己的孩子都嫌他们学得慢、学不会,我们却能这么耐心地教他们,直到他们学会。”
从“养老”到“为老”
现在,社区养老成为全国大力推广的养老模式。“人的年纪越大,需要的服务就越多,尤其是对医疗和养护的需求。”康壮向记者表示,如今,养老服务不是“风口”,而是一种趋势,“但整个养老行业都缺人”。
何强也提到,如今,养老服务行业正趋于老龄化,“愿意来工作的不少是中老年人。”他表示,社区养老工作没有编制,对象又是老年人,“好多年轻人不愿意来,更不想上门服务。”
同时,社区养老只能做到一些基本的医养服务,专业设施、人员的缺少影响了整体服务水平,“一些要求和服务还没有落实到基层。”他补充说。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说,老旧小区改造和机构运营经费同样需要关注,“我们调研的时候,社区就反映,旧小区比较难改造,运营、设施建设等成本不低,需要加大补贴。”
他认为,在人口发展进程中,我国第二个老龄化浪潮已经开始,应该建立起积极的为老服务体系,“‘养’是一个很被动的概念,‘为老’包括助老和养老两部分。”
对于健康状态下的老人,原新说,应该倡导他们自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尤其是社区举办的一些活动,如志愿者、托育工作等,“在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社区再及时出现,解决他们医、行、洁、餐等方面的问题。”
而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康养和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服务供给,打破养老机构的“围墙”,把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送到有需求的老人家中。
“社区养老不仅要看社区层面,还要关注和重视居家养老,只因社区是把养老服务送进老人家里的‘最后一米’。”原新补充道。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