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
第07版:07

孟村的李某不慎将借来的电动车损毁,并迟迟没有按约定赔偿,被车主张某告上法庭——

借车引发纷争 法官化解矛盾

本报记者 唐慧 本报通讯员 刘黎明 张笑欢

邻里之间互借物品是常有的事,可孟村的李某却因向邻居张某借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成了被告。

原来,李某因一时疏忽,造成借来的电动车损坏。李某没有按照双方的约定进行赔偿,还发表对张某不满的言论被张某起诉。

近日,孟村法院法官经过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李某赔偿张某2000元,两人也重归于好。

借来的电动车损毁

承诺赔偿邻居2400元

孟村的李某与张某是邻居。今年3月的一天,李某借用张某的电动车外出办事。办完事后,李某骑车回到家中,并未将电动车的钥匙拔下。结果,李某8岁的孙子趁家人不注意,拧动钥匙启动了电动车。电动车冲了出去,撞到了院中的杂物上损毁。

事情发生后,李某及时告知了邻居张某,并与张某协商了赔偿一事。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主持下,李某与张某达成赔偿协议。李某承诺一周内赔偿张某2400元,还与张某签订了一份书面协议。

心生不满不愿赔偿

被邻居起诉至法院

协议签订后,李某总觉得有些不甘心,认为邻居张某索赔金额太高。他觉得,张某的电动车并非新车,根本不值2400元。

李某不仅没有赔偿邻居张某,还把自己对张某的意见告诉了其他村民。

不久,李某说的话传到了邻居张某的耳中。张某感到很不解,认为李某是故意与自己斗气。

想到李某在其他村民面前说自己,张某气不打一处来。9月13日,张某将李某起诉至孟村法院,请求法院判决李某赔偿自己2400元。

孟村法院法官魏岩接手案件后,通过审阅案卷发现,此案案情并不复杂,金额也不高,且双方对赔偿金额也曾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于李某在村里向其他村民表示赔偿不公,并迟迟不给张某赔偿金,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法官觉得,张某与李某可能在赌气,可以通过调解化解双方的隔阂。

法官耐心调解

两人重归于好

9月20日,法官通过电话将李某与张某传唤到法院。首先,法官对李某不积极赔偿和发表不利于和谐的不当言论进行了批评教育。随后,法官又分别倾听两人的真实想法。

法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张某和李某换位思考,逐渐消除了两人的对立情绪。最终,在法官的劝解下,李某和张某重新达成了赔偿协议,李某同意赔偿张某2000元。

第二天,在法官的见证下,李某将2000元赔偿款交给了邻居张某。张某与李某也和好如初。

至此,这起小额赔偿纠纷得到化解。张某握着法官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

2022-10-27 本报记者 唐慧 本报通讯员 刘黎明 张笑欢 孟村的李某不慎将借来的电动车损毁,并迟迟没有按约定赔偿,被车主张某告上法庭——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2751.html 1 借车引发纷争 法官化解矛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