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
第13版:13

以爱导航 其道大光

——读张兴华散文集《回眸》

■言素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让我深深地触碰到作者的那份醇美的爱。这份爱,这份情,足以让每位读者感同身受,随他一起去驻足,去欣赏,去领悟,去思考,去追求……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作者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到字里行间的那些琐碎的小事,平凡到没有华言丽语的字字句句。但正是这些所谓的平凡,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他内心深处的那片遥远宽阔的大海,那是一片盛满爱的美丽海域。正是在这种爱的引领下,让我们每个人更明确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做什么事,想要过怎样的人生。

以爱导航,真情在线。父母恩,兄弟情,同学爱,师生谊,家国大担当!字里行间,情意绵长,在他的笔下,我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为了儿女无怨无悔劳碌一生的父母的深情。在那个贫苦家庭出身从来没有机会读过一天书的母亲,却用一生影响了作者。她总是在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踏实工作,用单薄的身影扛起家的重担,用瘦弱的双手擀出了世间最美味的手擀面。她在村西头坚定守望孩子们回家的身影让人为之潸然!从困苦中走来的父亲亦是作者心中的一座丰碑。父亲的言传身教渗透于作者的每个生活细节中,用他的大爱影响着作者,感染着我们。父亲的一生平凡中写着伟大,尤其是卖宅子卖地办学的形象,根植在我的脑海中。更让人感动的是祖母的支持,她毅然决然支持父亲卖宅子卖地筹办学校。他们勤劳善良,他们质朴厚道,他们坚强勇敢,面对失意不失望,面对困难不低头,言传身教,以身示范,这些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正是一代代人的坚持坚守,良好的家风悄然形成。正如作者在书中写到的“诚实勤劳是我们家风的根本,读书修身是我们家风的特点,和善奋进是我们家风的目标,知足感恩是我们家风的力量”。

如果说兄弟情父母爱更多的是一份亲情,那么,作者对同学对恩师的那份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的牵挂则是一种大爱的体现。他曾连续24年去天津看望恩师汤吉夫先生。这个画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不是天伦之乐,胜有天伦之美。光阴流转,授业之恩难忘;尺素寸心,师生情谊弥深。斯人虽已去,影响却久远,作者用不小的篇幅写下了对恩师的感恩与怀念。汤吉夫先生是授业解惑的良师,亦是为学生传道的挚友。作者重情重义,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远离抱怨,远离浮躁,热爱生活,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在作者的笔下,每一缕春天的暖阳都充斥着甜美的味道,可以拉着老伴的双手沐浴在阳光之下,尽情享受着相濡以沫的快乐。每一片秋天的落叶都有风景,在他看来,那是一种不求索取,唯有付出的奉献精神。叶子荣枯之间,用自己一生,俯仰无愧坦荡无私的胸怀,展示着作者的忠厚与诚实。落叶有声,人间留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间万物悄然进入作者的视角,他精心编织,用爱撒下了一张网,网住的是许许多多的凡人小语,虽然称不上至理名言,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可以为我们的人生之路带来很多启示,让我们不把路走弯。

春有所思,夏有所盼,秋有所悟,冬有所托。如果说这些自然界美景引发的感悟是触景生情,那么作者与自己进行心灵的私语,无疑就是一种智者与智者的对话。吾日三省吾身,守住心灵的高度,不断积蓄人生的厚度,这是作者不倦的追求。作者回忆在做基层组织工作时,老领导的悉心教导是他时刻铭记的,让他感悟到无论于公于私,都要做到以德服人,满怀感恩之心。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把人民放在内心的制高点,也正是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彩写照。作者不是文学家,但是在他的字里行间里,我却读出了他身为“地方官”的出色,这份出色源自于他的谦逊、淡泊和他不断改进人生、丰富人生、提升人生,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他戒去了浮躁,拒绝了欲望,时时刻刻在沉淀自己,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断打磨自己内心,充满阳光,勇于担当,站位高远。

一路走来,体悟人生,作者把精髓沉淀在文字中,变成了滋养读者的一份营养。掩卷沉思,忽然间感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浮躁顿然悄悄褪去,换之而来的是一份澄澈,一份宁静。他说,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支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有铁一般的信仰和忠诚。在我看来,这便是对党的那份炽热的爱,情系人民,奉献一生,任何时候不为利所驱,不为物所累,不为欲所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者广览群书,方能厚积薄发。他对人生爱得执著,爱得透彻,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用大爱去面对人生中每一处风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会因此而饱满,生命会因此而丰盈。

2022-10-20 ——读张兴华散文集《回眸》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2186.html 1 以爱导航 其道大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