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
第04版:04

作为市中心血站疑难配型工作人员,肖玮每天都在为不同的患者寻找合适血液,破解一个个“血液谜题”——

争分夺秒,为患者筛出“救命血”

本报记者 代苗苗 本报通讯员 陆谦 摄影报道

肖玮正在观察血型检测结果。

接收患者血液标本。

为患者找到“救命血”。

“我们发现患者血液中含有的药物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建议医生为患者更换药物……”近日,记者赶到沧州市中心血站采访时,刚做完一场疑难配血试验的肖玮,正在电话中与一家医院输血科的工作人员沟通试验结果。

46岁的肖玮是市中心血站输血研究室的血液疑难配型专业技术人员,专门处理各医院遇到的疑难配血难题,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

需要输血的患者,几乎没有病情不急重的。作为一位与时间赛跑的“解题人”,肖玮以试验仪器和试剂为“笔”,在患者们的“健康答卷”上,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关乎性命的“血液谜题”。

快速为患者找到

合适血液

肖玮介绍,不少患者在接受救治的过程中急需输血。输血前,医院相关工作人员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即将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悬液,同时进行凝集试验,均不出现红细胞凝集和溶血,说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相合,可以进行输血;如果出现红细胞凝集或溶血,即为交叉配血不合,不可输血,否则患者可能会发生溶血,出现畏寒、发热、黄疸甚至肾衰竭、休克等严重输血反应。

用常规配血方法无法得到结果时,医院会向市中心血站提出疑难配血申请。出现“血液谜题”,大多是因为患者的血液中产生了同种抗体、自身抗体等意外抗体。

肖玮作为“解题人”要做的,就是在充分了解患者疾病史、输血史、妊娠史及用药史等基础上反复试验,破案般“揪出”意外抗体,并快速在血库中为患者筛选出合适的血液。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连续奋战5小时

筛出“救命血”

10月3日,正值国庆节假期。在家备班的肖玮肠胃炎发作,正躺在床上休息。“市人民医院有一位患者,需要马上进行疑难配血!”当日13时40分许,肖玮接到了任务。她二话没说,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上外套就下楼,十多分钟便赶到单位,火速投入工作。

该患者重度贫血,如果不及时输血会有生命危险。肖玮麻利地将医院送来的患者血液标本放入离心机,将其分离成血清和红细胞,用于不同的试验。鉴定患者血型为O型后,肖玮开始了抗体筛查。

她将患者血清加入试剂卡上装有谱细胞试剂的16个小反应杯里,接着将试剂卡放入37℃的恒温孵育箱中温浴15分钟,然后对试剂卡进行离心操作,观察患者血清与试剂的凝集结果……

经筛查,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抗体、抗-S抗体和温自身抗体。前两者均比较少见。相对应的,患者就需要输注e抗原和S抗原阴性的血液,而e抗原阴性者在我国平均100人中仅约出现6例,快速筛出“救命血”的难度极大。

血库中的血袋上都有几条“小辫子”,里面装着少量血样,相当于这袋血的“小样”。肖玮从多个血袋上拆下“小辫子”,获得供血者红细胞后加入相关试剂,紧张地查看试验结果。

这袋不行,那袋不行,这几袋都不行……她一连筛查了20多袋红细胞,终于找到了一份e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但是,这还不够。肖玮不断为自己加油打气,继续冲刺,最终在筛查第36袋红细胞时找到了第二份合适的红细胞。

肖玮经过进一步试验发现,这两份e抗原阴性的红细胞,S抗原也呈阴性,正是患者急需的“救命血”。提交试验报告后,她赶紧通知医院取血。

此时已是当日19时。肖玮一人连续埋头试验5小时,做了几百次的加样、检测等操作,脖子和腰已经累得又酸又僵。再看地上,本次试验产生的医疗废物堆成了“小山”。

经输血等治疗,这名重度贫血的患者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就是我们‘拼命’的意义。”肖玮自豪地说。

“妈妈,

你怎么总加班啊?”

肖玮的小儿子今年7岁。3个月前的一天下午,肖玮准备下班去接送站接孩子,按约定和孩子一起去买玩具、回家看动画片。可她突然接到了疑难配血任务。

“麻烦告诉孩子,我晚一点儿接他。”给接送站负责人匆匆打完电话,肖玮开始和同事一起加班做试验。

鉴定血型、筛查抗体……为患者找到“救命血”时,肖玮看了一眼表,已是20时了。她急急忙忙地赶到接送站,发现儿子正撅着小嘴,一脸委屈地等着她。

“妈妈,别的孩子早都回家了,只剩下我在这儿,肚子都快饿扁了。你总是加班,顾不上我,你还爱我吗?”儿子眼里闪着泪花。

“孩子,妈妈当然爱你!你要理解,妈妈加班是为了协助医生挽救患者的生命……”听到肖玮这样说,懂事的儿子点点头,不再埋怨妈妈。

肖玮的丈夫当天在外出差,家中还有年逾八旬、体弱多病的母亲。肖玮回家路上在餐馆买了点饺子,很晚了,她和家中一老一小才吃上晚饭。

“撇下老人和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患者急等着用血,我必须冲上去。”肖玮说着哽咽了。

抢时间

“0差错”

“我们工作中接到的都是急活儿、难活儿,上班时争分夺秒,下班了也要时时待命,随叫随到。”肖玮说,她没有享受过“无牵无挂”的节假日,手机从来不敢关机。不论何时,任务来了,必须和时间赛跑。

肖玮在试验中保持专注,合理规划操作流程,见缝插针,充分利用时间。比如,当需要洗涤的红细胞太多时,细胞洗涤机正在运行中,她赶紧用生理盐水和离心机手动洗涤红细胞,让“手洗”为“机洗”作补充,尽一切可能推进试验进度。

市中心血站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市各医院的疑难配血申请,最多时每天接到七八个任务。肖玮和同事合理分工,使三四个患者的试验同时有序进行……为了抢时间,肖玮动脑子、使巧劲儿。

“性命攸关的试验,容不得半点差错。”肖玮说,每一名患者的每一小份血样标本都要设置统一的编码,进行每一个操作之前都要严密核实编码,每得到一个试验结果都要准确记录、多次核对,确保万无一失。

今年以来,市中心血站及时、准确地处理了全市临床疑难配血问题共计300余个。肖玮这样的“解题人”为此默默努力着、奉献着,为患者加筑了一道健康屏障。

2022-10-19 本报记者 代苗苗 本报通讯员 陆谦 摄影报道 作为市中心血站疑难配型工作人员,肖玮每天都在为不同的患者寻找合适血液,破解一个个“血液谜题”——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2033.html 1 争分夺秒,为患者筛出“救命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