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
第05版:05

“地主”故事

下地种菜原本是农民的活计,如今却成了一些沧州市民的休闲方式。他们驱车到市郊租下一块“自留地”,除草、施肥、采摘,忙得不亦乐乎……

租地种菜

享受田园生活

本报记者 吴艳 摄影报道

租地费、交通费、肥料费、种子费,算来算去种几畦地得花数千元,收获的蔬菜价值才几百元。这样的亏本买卖会不会有人干?答案是,有。

日前,记者采访了沧州几位在市郊租地种菜的“城市农夫”,感受他们眼中不一样的田园生活。

从2个畦到8个畦

清晨7点,家住永安大道的苏玉祥和老伴田志芬一起来到租种的菜地里。郁郁葱葱的各种蔬菜长势良好,显示了菜地主人的勤劳。今天,菜地里的活不少,夫妻俩默契地忙活起来:给白菜打药、施肥,给生菜浇水,摘掉丝瓜的黄叶……

谈起租地种菜,67岁的苏玉祥乐呵呵地说:“退休了,没别的事干,种种地不仅锻炼身体还能收获无公害的绿色蔬菜,何乐而不为呢!”

3年前,苏玉祥的女儿无意间在网上看到沧州有出租土地种菜的地方,就在这里租了两个小畦,每个畦约5米长、1米宽,让父母种着玩。

菜地离苏玉祥家不算太远,骑电动自行车20多分钟就能到。

从没种过菜的苏玉祥和老伴商量后,就在这巴掌大的地方种上了韭菜、生菜等绿叶菜。

苏玉祥还记得当时刚种下蔬菜后的心情。他和老伴像个孩子一样,每天都会到地里看一看,期盼着种子破土发芽。

当看到地里钻出小绿苗时,苏玉祥兴奋地给女儿打去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怕用管子浇水冲坏了嫩苗,苏玉祥专门买来喷雾瓶给幼苗浇水。

为了让蔬菜绿色无公害,苏玉祥就用豆子、玉米面等发酵后当肥料。

最初,发现叶子上有虫眼,苏玉祥和老伴都不愿用药,而是用手把虫子一个个捉下来……

终于吃上自家菜地里的绿叶菜时,苏玉祥觉得格外香甜。

渐渐地,老两口种菜上瘾了,两个畦不够种的,就陆续增加,先后变成了4个畦、6个畦、8个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夏天,苏玉祥种的西红柿大获丰收,大的柿子一个就将近半公斤。“自然成熟的柿子特别好吃!”苏玉祥说。

苏玉祥一共种了30多棵西红柿,一棵秧上就能结20多个果,果子一串串的,红灯笼一般。夏天,蔬菜成熟得多,苏玉祥每天早上都要去菜地里转转,拾掇一下园子。

菜太多了,自家吃不了,苏玉祥就送给邻居和亲朋品尝。每当听到别人夸赞他种的菜好吃时,苏玉祥就格外骄傲。菜园子里的菜就像他们精心养育的孩子一样,“孩子”成材了,他们也自豪。

“赔本”的生意

69岁的张志刚已经在郊区种了6年的地。退休后,他就当起了“城市农夫”。

现在他租种了12个畦的地。夏季的早上5点多,穿戴好胶鞋、防护帽、工作服,全副武装的张志刚就在菜地里忙活着了。

到太阳升高,大棚里热起来,张志刚也干完活,带着采摘的蔬菜要返程了。

张志刚家离菜地较远,他经常是开车来种菜。他曾经算了一笔账:每天开车来打理菜地,来回一个多小时,每年光油费就得1000多元;再加上租菜地、买良种和有机肥的花销,一年下来,种这些地得花3000多元钱。而收获的蔬菜,自家吃的也不过价值几百元。

“听起来挺不划算,可我却觉得很值。我认为租地种菜不能纯算经济账。退休了,在家无事,闲着就容易生病。如今,在菜地里忙乎忙乎,闻一闻泥土的清香,我整个人也放松了下来,精神格外愉悦,也收获了健康。”张志刚深有感触地说:“夏天露天地种黄瓜、茄子,冬天到大棚里种油菜、生菜,一年四季我都安排得满满的。有时候,还会邀请几位朋友一起来种菜、采摘,权当是周末郊游,生活也多了一份乐趣。”

一个大棚里近百畦地,分租给不同的“农夫”,大家互称为“菜友”。

因为种地的年头长了,张志刚成了这个蔬菜大棚里的老大哥。菜友们有问题都来请教他,张志刚也是有求必应,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告诉大伙儿。

夏天时,菜地里蚊子特别多,且都是花蚊子,叮人特别狠。即使穿着长袖衣服,戴着帽子、口罩,脸上也常被蚊子叮上十几个包。

张志刚想到养蜂人戴的帽子特别适合防护蚊虫,就专门上网搜寻,买了一顶同款的带网纱面罩的帽子。

有了这个防蚊帽子,张志刚干起活来就再不怕蚊子的骚扰了。

没多久,张志刚的“秘密武器”就在菜友们之间普及了。

放下手机去种菜

和张志刚同在一个大棚种菜的还有三位年轻人,他们自称“小白”。

38岁的刘晓是种菜的发起人。刘晓是在今年春天无意间发现这片可租菜地的。他们单位就在菜地附近,一次中午休息时,刘晓随意遛弯走到这里,在和菜地老板一番交谈后,他当即决定,也要租一块地,当菜农。

虽然年龄不大,但久坐的工作性质,让刘晓的腰椎间盘早早就出了问题。刘晓觉得,租块地种,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强制”体力劳动,对身体也是一种锻炼。

刘晓和同事一说自己的打算,立刻有两名同事响应。于是,他们决定,放下手机,走进田地,并相约互相监督。

虽然决定种地了,但三人对于种地却一窍不通。在请教了张志刚等几位老菜友后,三人当即种了一些绿叶菜。生菜、油麦菜、小白菜等绿叶菜种植比较简单,且好管理,只需按时浇水即可。

就这样,三人开启了种菜之旅。原来,中午休息时间,刘晓他们都是窝在工位上玩手机。有了菜地后,他们就自觉放下手机,去菜地转一转,浇浇水,拔拔草,活动活动筋骨。

后来天气渐热,三人又将种菜时间改到了一早一晚。

很快,就到了收获的季节。看着绿油油的三畦菜,刘晓他们很兴奋,原来种菜也不难呀!

后来,他们又相继种下了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等应季蔬菜。有了成功的经验后,他们自信心更足了。

但种这些菜可不像种绿叶菜那么简单。黄瓜、豆角需要搭架、西红柿需要擗杈,再遇到问题,刘晓他们就上网查询,几乎都能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他们还在网上学到了很多种菜小妙招:用红糖和食醋驱虫,用草木灰杀菌,用过期的牛奶当肥料……

带孩子走近自然

孙晓慧家住运河区凤凰城小区,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说起“城市农夫”的生活,她最深的感触是这块小小的土地让她和孩子们走进了植物世界,更加亲近自然。

孙晓慧是从2020年4月份开始在市郊租地种菜的。其实,爱好植物的孙晓慧一直在自家阳台上用泡沫箱子种着少量的香菜、韭菜等绿叶菜。4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也对孙晓慧的泡沫箱子很有兴趣。

看到孩子们对种菜感兴趣,孙晓慧想起曾经听朋友说过郊区有菜地出租。于是,经过多方打听,实地查看,她租下了一块菜地,为自己的田园梦,也是为了孩子们多一个了解自然的途径。

种子是怎么发芽的?萝卜是怎么长出来的?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孙晓慧觉得,与其在网络上搜寻干巴巴的知识点,不如跟孩子一起,栽种几种属于自己的植物,由种子发芽开始观察、记录,跟植物一起成长。

于是,从播种到浇水、施肥、收获,孙晓慧都会让两个孩子参与进来,并引导女儿去写植物生长日记。

在这块小小的菜地里,儿子会用小铁铲像模像样地挖坑播种,闺女也会小心翼翼地拔掉田间的杂草。

虽然每次下地回来,两个孩子都会弄得一身脏,孙晓慧又得忙活着为孩子洗衣、刷鞋,但她觉得,能让孩子们参与田间劳动,亲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自己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

每到周末,孩子们就会抓紧时间写完作业,催着妈妈去菜地。半天活干下来,孩子们都会喊累,但吃到亲手种的菜后,又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味道好。

就这样,孙晓慧坚持当了两年的“城市农夫”。在她的带动下,爱人也加入了种菜的行列。

两年来,他们一家不光收获了无公害的蔬菜,还有了意外的收获:爱人的血脂不高了,儿子也不再迷恋动画片和手机游戏了,女儿的作文越写越顺畅了……

2022-10-13 下地种菜原本是农民的活计,如今却成了一些沧州市民的休闲方式。他们驱车到市郊租下一块“自留地”,除草、施肥、采摘,忙得不亦乐乎……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1604.html 1 “地主”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