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昕也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上,由沧州市金梦圆创业孵化基地申报、沧州我好了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针对心脑血管病人群的人工智能慢性病监测系统——“血压狗”“心电狗”,在河北选拔赛80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服务业主体赛省级决赛一等奖。
该公司项目负责人倪建华说:“该套智能诊断系统实现了对慢性病初筛、预警、干预为一体的一站式家庭智能医疗服务,很多问题用户可以线上解决,有效地把疾病控制端口前移,节省了用户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转 行
自身经历催生创业梦想
倪建华最早在市区一家单位“坐办公室”,跨行从事人工智能慢性病监测生态系统的研发、推广,还要从自身的经历说起。
7年前,家里老人患了心血管疾病,43岁的倪建华每天奔波于医院、家、单位,过上了“三点一线”的陀螺式生活。
“当时一位朋友得知情况后,向我介绍了沧州老乡、老年病医学专家吴莉娜医生。”倪建华说,自己通过微信把老人的检查结果和相关数据发送过去后,吴莉娜给出了诊断建议。
“根据这份建议,老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我特别高兴。”这也是倪建华最早接触到线上问诊。
和吴莉娜闲聊时,倪建华说出了很多家庭的苦恼: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一些慢性病也随之增多。上班、跑医院,有时让子女分身乏术。要是有什么方法可以“预知”某些疾病,既防患于未然,还可以为家庭减轻很多负担。
吴莉娜告诉倪建华,自己和人工智能专家苟师元博士正在合作研发慢性病筛查、预警模型、线上咨询系统,让老百姓在家里就能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早期初筛、及早干预,提供一个便捷式的家庭健康自助工具。这个信息让倪建华眼前一亮。
“慢性病最大的困难在于难发现、难确诊。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极容易被漏诊,造成反复住院。如果这套系统能普及,将会给很多家庭带来便利,我想让它在沧州扎根发芽!”倪建华向吴莉娜表达了合作创业的想法。
升 级
大数据服务更精准
“研发团队中的苟师元博士,将人工智能技术整体赋能在循证医学系统,并改良微心电的滤波技术。吴莉娜医生有20多年老年病临床经验,曾进行过中美互联网医疗可行性探索和实践。这些,都为慢性病监测服务系统的研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倪建华介绍。
公司成立初期,虽然人工智能慢性病监测系统已具雏形,但为了让数据分析更加精准,平台需要积累大量的病例、采集不同用户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但只靠研发团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沧州市金梦圆创业孵化基地经理刘建发了解到倪建华的情况后,马上联系基地中从事医疗器械销售的公司,以及沧州其他创业孵化基地,动员大家一起帮助试推。他们去医院、进社区、到门诊进行大数据的收集,并把用户的意见和使用体验汇总给研发团队,为产品的升级服务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数据资料。
最开始,给用户提供初步方案的是平台医生。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倪建华和团队人员经过努力,与京津冀地区的40余家医院合作,由心脑血管疾病的专家入驻到平台,开展一对一服务,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
经过不断地完善与优化,2018年,“我好了”人工智能慢性病监测生态系统正式建立起应用市场模式。
及 时
心脑血管监测实现“秒懂”
“这套慢性病监测生态服务系统是由软件和硬件交互使用完成。”倪建华介绍,使用这套系统前,先下载“我好了家庭”APP软件进行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疾病信息等,主要是为日后人工智能的判读增加依据,然后再配合“心电狗”或“血压狗”使用。
记者看到,“心电狗”只有银行卡大小,1厘米的厚度,正面中心位置有一小块液晶屏,屏幕下方左右各有一块拇指大小的电极片,背面还有一长条电极片。“血压狗”与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类似,显示器与袖带为一体,外型比“心电狗”稍大一些,体积也非常小巧。
“如果测心电图,左右手的拇指各接触‘心电狗’正面电极片、两手食指接触背面电极片后,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心电图图形。”倪建华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演示,不到1分钟的时间,倪建华的心电图实时传到了手机APP上。
在手机页面上,记者看到倪建华的心电图报告,包括:报告生成时间,心脏健康状况(评分、分析),人工智能医生给出营养、康复等初步解决方案。“如果想再进一步解决,可以求助线上医生,根据页面提示就可以操作。”倪建华说,如果后台监测到用户的数据出现异常,平台就会向用户专属医生发送警示,这时医生会联系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据了解,这套系统分家庭版、社区版、医院版,能够实现多场景监测,50秒了解心脏情况,60秒了解卒中风险,70秒预测饮酒猝死风险,5分钟做出全身血管是否狭窄的初步评估,24小时了解血压生物钟等。
目 标
足不出户在家“就医”
“慢性病管理最重要的是日常监测。去医院就诊,医生很难一次就把患者的情况了解清楚。有了这套监测系统,用户可随时监测,手机上可随时查看报告,去医院就诊也可以为医生提供依据尽早诊断。”倪建华说。
80岁的张桂芹(化名),后背经常发凉、出汗,平台医生根据她的症状和平时的监测数据,马上确诊了心脏问题并给出用药和营养建议,张桂芹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孙平(化名)是市区某医院医生,经常心慌、心悸,但在本院及其他医院常检中未能查出问题。之后他用“心电狗”日常监测发现,曾有7秒的心电图显示异常。根据这份数据,线下医院给予了确诊并进行了手术,让他得到了有效治疗……用户的认可,使倪建华对公司的发展信心满满。
据了解,该项目已遍布全国30个省市地区,注册用户3000家,服务病人8万人,还直接、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
“‘心电狗’‘血压狗’已获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血糖狗’即将上线。目前,该项目已获得19项自主知识产权,3项发明专利也正在申请中。我相信这套系统能为更多家庭的健康护航。”倪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