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中性笔售价55元,一个文件收纳袋售价28元……开学之际一些家长纷纷感慨,“文具刺客”让人有些无奈。
(据9月7日《沧州晚报》5版)
新学期的到来,让很多家长和学生忙着添置“新装备”,于是就有不少家长碰上了糟心事:一不小心就会买到高价文具。
文具越来越贵,带来的问题还真不少,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关注。
一是增加家庭负担。学生一般没有收入来源,吃穿住行全靠家长供给。而作为学生的日常消费品,文具无疑是一项重要支出。高价文具越来越多,会让一些家庭负担加重。
二是影响孩子的学习。就像报道中所提及的,“高价文具贵在‘好玩’‘新奇’”。因此,在学生的日常使用中,这些具备玩具性质的文具,就会变成让学生分心的东西,影响他们的学习。
三是容易形成攀比之风。作为未成年人,学生们的“三观”尚未真正形成,很难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虚荣心、好面子的驱使下,有些学生往往认为,学习用品越高档就越有面子,甚至认为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长此以往,这种攀比之风对青少年的危害不容小觑。
就在几个月前,市场监管总局专门对过度包装出台禁令,旨在杜绝奢华、拒绝浪费。其实,过度包装和现在流行的高价文具有相同之处——重在表面、忽视里子,重在形式、忽视内容。
我们历来崇尚节俭。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应教育他们以努力学习为己任,抵制不合时宜的高价文具,做到够用、能用即好。
全社会也要积极营造节约光荣、理性消费的环境和氛围,绝不能让个别不良风气渗透到校园,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