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剧毒蜘蛛咬伤,可危及生命
蜘蛛咬伤以局部症状为主,缺乏特异性的全身表现。咬伤后可出现发热、头痛、头晕、烦躁、焦虑、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黄疸、四肢无力、大汗淋漓、皮肤湿冷等全身表现,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炎、过敏性休克等。
医生提醒,预防蜘蛛咬伤最好的办法是避免与蜘蛛接触,避免触碰蜘蛛网及蜘蛛。野外工作时,最好穿高帮鞋、长袜、长裤,裤脚要扎牢,戴防护手套。
被咬伤后,要立即远离被蜘蛛咬伤的地方,尽量记住蜘蛛斑纹和颜色等特征,有条件者拍摄留存致伤蜘蛛的照片,或者将致伤蜘蛛浸泡在75%的酒精中保存,尽量减少受伤肢体的活动。同时,去除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早期加压包扎有利于减缓毒素的吸收,利用周围清洁水源冲洗创口,应尽早转送医院进行规范救治。
2
蜱虫可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疾病
蜱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与人畜关系密切,可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疾病。在蜱虫分布区域,蜱虫叮咬人事件发生率较高。蜱虫叮咬人除了引起局部损伤,还可以导致蜱瘫痪、红肉过敏症,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人后,可能导致人体发生多种蜱传疾病。
蜱虫叮咬伤不建议自行强行取出,易将头部遗留在皮肤内,建议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生处理。医生提醒,如若被蜱虫咬到了,需小心拔掉,切勿猛拽、扭转或强行拔出或压碎虫体,以免蜱虫涎液及病原体进入体内;最好用镊子贴着皮肤夹住蜱虫口器,缓慢向上拉出来,再用酒精、碘伏消毒伤口。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被蜱虫叮咬或有过疫区暴露史,伴随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僵硬、抽搐、口角歪斜及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就必须及早到专科医院医治,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3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
吸血的雌蚊是造成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在虫咬皮炎中,蚊虫叮咬引起的皮炎是最常见的。
专家指出,体温偏高、出汗多、新陈代谢快的人群容易招蚊。蚊子有趋暗性,深色衣着的人,以及运动后、酒后、化妆或喷香水的人群也会更容易招蚊。在户外活动时,应该减少去草丛、灌木丛、树林、沼泽地、潮湿的地方,夜间应尽量不要开灯,以避免招来蚊虫。
4
隐翅虫不可用手拍打
隐翅虫因其鞘翅特别短,仅能盖住腹部的前缘,好似没有翅膀,因此得名隐翅虫。遇到隐翅虫,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用手拍打,这是万万不可的。隐翅虫体内没有毒腺,也没有毒刺,不会蜇人,但虫体血淋巴液和生殖器内含有毒液,受压、被拍打、碾碎的时候会释放强酸性毒汁,沾染皮肤后导致皮损,灼伤皮肤,引起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行动迅速、善于飞翔,如遇惊扰立即逃逸,因此,在遇到隐翅虫时,可立即驱赶,或使用驱蚊水、蚊香等具有驱蚊虫作用的药物,驱赶隐翅虫;夜间在户外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呆在灯下,昆虫具有趋光性,容易受到光源吸引。
如接触了隐翅虫的毒液,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水疱、疼痛等皮炎症状,可立即用清水或碱性溶液清洗受损皮肤表面,如可用肥皂水中和酸性毒液,然后及时就医。
最后提醒大家,无论遇到哪种动物致伤,都要尽快远离被伤害的环境,受伤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