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这几天下雨的话,还能长点儿草,缓解一下旱情。”9月的第一天,尽管草原的生长期快过了,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牧民毕力格仍在期盼一场及时雨。而天气预报显示:近期无雨。
今年入春以来,内蒙古中西部持续高温少雨,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和牲畜,经历了连续多年来的干旱。
草原“秃头”
今年38岁的毕力格,家住苏尼特左旗洪格尔苏木乌尼日勒图嘎查大队,养了80多头牛、100多只羊和30多匹马,有7000亩左右的牧场。
草原上的生活,最好的节奏是:冬季冰雪覆盖,开春后融化滋润大地,草场开始复苏,夏季充沛的雨水使草场快速返青,牲畜们吃上两三个月的草,就能长出一身膘来。
但是,“去年的冰雪不大,今年开春至今,也没下几场雨”。在毕力格的印象中,今年最早一次下雨,好像还是在五六月,当时雨量还可以。直到8月初,才又下了雨,至今一直就没怎么下雨了。
没有夏季的充沛雨水,草原失去了原有的生机。立秋后的草场,看起来和春天时没太大差别,放眼望去,光秃的土地上,牛羊踏过之时,蹄脚能溅起一片尘土。
在当地,毕力格认为自己只是小户人家。大户人家,起码得有一两百头牛、四五百只羊,家里拥有上万亩的草场。
“草场比较大比较好的还行,能坚持半年以上。”毕力格说,他们这边就算雨水好,草也长不了多高,也就10厘米至15厘米。而如今,他的草场基本上没有草了,好一点的草场还能坚持一两个月。
早上5时左右,毕力格就将牛羊马放出去了。它们隔得远远的,在近7000亩的草场上走走停停,埋头寻找着一切能吃的东西。
耐旱植物沙蒿和沙葱,星星点点散布着些许绿色,单薄的叶子大多被牛羊撸去,只剩下啃不动的粗硬枝茎。有时,牲畜甚至连草根都不放过,顺着矮小的杂草,吃力地扯出根来,卷到嘴里,吞进肚内,待天黑回圈后再反刍咀嚼。
等不来雨,干旱却使沙尘暴成了这里的常客。在毕力格的印象里,今年起码也刮了三四次沙尘暴了。大风刮过干燥的沙地,卷起漫天黄沙,一米之外就看不见人畜,一不小心就能尝到干涩沙子的味道。在6月19日的社交平台上,毕力格发出所拍摄的漫天黄烟沙尘暴肆虐的场景。
“转场”求生
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无法灌溉,雨水是唯一的馈赠。只能靠天收,一旦干旱缺草,牧民们通常都会通过转场来求生。
苏尼特右旗牧民苏德家里有三四十头牛,还有一些羊。在他的印象里,因为夏天持续干旱,最近还是8月18日左右下过雨,对于锡林郭勒中西部草原来说,这雨水来得太晚了,旱情基本已成定局。
不过,今年苏尼特右旗的旱情,相对于左旗来说要轻一些。苏德只是个养殖小户,牧场的草势虽然不好,但还能勉强支撑,今年没有选择转场。
“转场的费用太高了。”苏德算了一笔账:想要转场到数百公里开外草势较好的东部草原,借用别人的草场放牧,一头牛一个月需要支付300元左右的费用,如果加上牛犊则需要400元,一只羊一个月也需要50元左右。
过去,转场是驾着大牲口拉着的勒勒车,叮叮当当走上数天,才能完成一次“逐水草而居”的迁徙。而如今,转场则需要请大货车运输,一辆大货车能够拉上四五十头牛,每公里运输费高达22元。
“去年为了转场,我花了13万元。”毕力格去年转场到270公里开外的草原,找的就是每公里22元的大货车。另外,部分羊还转到了朋友的草场,才节约了一部分费用。
今年,考虑到转场半年左右,所需费用巨大,加之自己的草场还能勉强放牧,毕力格没有选择转场。“不过,镇里有2000多户牧民,今年有部分大户转过场,去年旱情更严重,大部分牧民都转过场。”
“我们这里有4000户左右的牧民,今年的旱情比去年还要严重。”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政府的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有上千户的牧民选择了转场,目前牛羊还没有回到自己的牧区。
“虽然有下一点雨,但如今大草原已经过了生长季,草长不了多少了。”锡林郭勒盟林草局草原站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还担心旱情持续,草根坏死,草原退化。今年,受旱情影响的牧民,草料肯定是不够,向没有旱情的牧区购买,这就需要资金。
多方救助
困难之时见真情。内蒙古中西部大草原的旱情,通过社交平台传开后,也引起了部分热心网友的关注,他们在网上发起了一些帮扶行动。
“家门口的事,怎能袖手旁观呢?”锡林郭勒苏尼特左旗蒙古族青年巴依,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6月下旬,他在网络上看到许多牧民拍视频反映草场严重干旱的问题,于是毫不犹豫地发起了帮扶行动。
今年28岁的巴依,自称是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从事自媒体行业。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话彻底印证了牧民财产的脆弱性。”巴依说,因为牲畜饲养出售与周期的原因,当前牧民手里真的没有钱,饲料得不到补给,牧民和牲畜就会面临困境。部分地区又受疫情影响,人员配合隔离,家中劳动力不足,缺水缺草料缺人力,所有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困难可想而知。因此,他希望社会各界关注草原旱情,让更多的爱心力量加入到帮扶行动中来。
巴依在线上发出号召后,短短几天内,就有七八百名网友参加捐献爱心,其中抖音大V巴图安达出了20000元。巴依共筹措了53400元现金,准备购买草料,缓解旱灾地区牧民们的燃眉之急。
“远了买不了,近了又太贵。”巴依说,当时草料含运费在内每吨1550元。他找在牧区生活的兄弟寻找草料,凌晨3时从家乡出发,赶到500公里开外有草卖的地方,购买了满满一大车草料共28.04吨,筹集的资金刚好用完。
“当时给每户人家分了6大捆和12小捆草。”巴依注意到,在卸草时,牧民们连掉在地上的一把草都不愿意浪费。“谁能想到有一天草对于游牧民族会是一种奢望?”他也知道,这些牧草只是杯水车薪。
不过在路上,巴依还看到了不少支援的车辆,在这个危难时刻,草原儿女守望相助的场景,令他感动。
虽然只能解燃眉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社会各方的救助对困境中的毕力格相当重要。令他感到温暖的是,这个夏天,上级主管部门畜牧局补贴了现金1000元,并发放了1000多元的饲料和草料。他所在的乌尼日勒图嘎查大队,也收到了捐赠的20多车草料,他家分到了价值1.3万元的草料,有200多捆,可供家里的牲畜吃上20多天。
期盼雨来
“今年的旱情已成定局,如果明年再这样没有好转,恐怕就真的撑不下去了。”毕力格说,去年和前年因为旱情,他共计贷款了近50万元,不料今年再遇旱情。正常的季节牲畜都缺草吃,过冬草料就更难了。
“饲料每公斤2.8元,草料如今涨到了每吨1500元左右,还不包括每吨300元的运费。”接下来,毕力格打算再申请20万元的贷款,因为去年购买过冬的饲料和草料,就花了19万元左右。
贷款购买的草料饲料,需要坚持用到明年的开春,再加上45天的休牧期,要到5月份才能开始放牧。
为了减少过冬的压力,也有牧民选择多出售一些牛羊。不过,毕力格没有这样做。他觉得以前行情好的时候,一头大牛可以卖一万多元,现在价格掉得厉害,一头只能卖到七八千元。而今年三月份出生的小牛,就只能卖到三四千元。
“牛羊肉的价格,和去年的差不多,好部位的肉价格在每公斤100元左右,一般的肉价格在每公斤90元,没有因为旱情升降。”在锡林郭勒盟农牧局的一名工作人员看来,今年的旱情并不比去年严重,牲畜吃的草料问题不大,牧区间可以互相调配,政府部门对牧民也采取了一些救助措施。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气象观测显示,入春以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连续无降雨日数长达100天以上,再加上气温偏高、大风天多,土壤失墒迅速且严重,大部地区出现重度以上干旱,多地发生旱灾。
有消息称,目前受大范围降水影响,内蒙古全区大部分地区干旱已得到缓解或解除,干旱面积占全区三成,以轻旱为主,主要分布在牧区;较差墒情近四成,接近去年同期,明显好于历年同期。
但毕力格并未感受到旱情有明显好转。尽管已到9月,天气转凉,草原的生长季就快结束,但在这最后的关头,他仍渴望着能够多下几场大雨,拯救干渴的草原和牧民的牛羊。
据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