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1日
第12版:12

脱坯·盖房

老街旧事

■王贵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沧州农村很少见到砖瓦房。条件好一些的是“砖包皮”(里土外砖),老百姓普遍住的是土坯房。

祖祖辈辈居住的土房虽说草席火炕、冬暖夏凉,但老宅基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且屋顶经常“为秋风所破”。尤其怕遇上淫雨沥涝灾年,时而大雨如注,屋漏惊恐难眠,夜半三更,儿哭女闹,揪心极了。

农村老家旧宅是1963年自然灾害后翻建的。自那时第一次见证农家房屋大事起,转眼一甲子。往事如烟,当年及后来经常参与乡邻盖房搭屋的情景,不时浮现在眼前。

建土坯房首先要刨土和泥。脱坯场地要统筹考虑到取土、水源、晾晒、运输等各个方面。一般多选在坑塘边、沟沿、路旁、打谷场等附近。经水土浸透、秸草搅拌、三齿翻刨等工序后,二三十人的帮工队伍各就各位。

木制土坯模子分为厚而窄(垒夹山)、宽而薄(垒土炕)和大且厚(垒大墙)三种。大墙模子长60厘米、宽40厘米、厚10厘米左右,一般两只模具为一组,成对使用。几个年富力强、手脚麻利的掌模人,每人身旁放一只水桶,当泥入模具,便迅即撩水浸湿边框,双手左推右搡将料泥塞满四角并顺势抹平,随之轻轻一提,一块光滑完整的土坯脱“模”而出。而后移动模具、水桶,躬身退步,重复下一组动作。

脱坯效率高低除依赖于“坯手”技术外,还取决于场地远近。每组模子一般需要六七个人不停供泥:或单人铁锨端,或两人布兜抬,或多人(远距离时)泥车推。三间土房大约需要两千多坯块。

土坯完工后要精心看护。一两日内,最怕小孩、家畜踩踏;三四天时,侧立起来,码成“之”字形晾晒;干透后,要迅速码成条垛,阴雨天须及时苫盖。

与此同时,家中宅基现场的各项施工也在紧张进行。盖房是家之大事,有的早在几年前就提前储料:购檩梁,制门窗,备砖石、铺草等。

以早年一般条件农户为例,建房时首先要夯实地基。请风水先生、木瓦工匠用罗盘、方尺测量后开始挑槽。新垫地基须挑得深一些,砸得实一些,以防沉陷;老宅基简单夯实即可。

其次是砌砖座碱。地下“出脚”铺设四五层阴砖,地上垒砌七层左右新砖,砖头用来充填空隙。砖座顶层覆盖10余厘米厚的芦苇段或高梁穗壳,谓之“压碱草”,以防潮气上升碱蚀墙壁。

然后是运坯垒墙。借用生产队胶轮车或农户手推车,将土坯一块块运抵现场。有经验的师傅登高垒墙,不时用镐铲敲打、铺平墙体;青壮年负责“攒坯”。一块土坯重达三四十斤,垒至高处,需两脚站在条凳上,双手托举过头顶仰脸向上传递,此活儿又累又险,非大力士不能胜任。垒墙时,低处要求垂直,高处适当“里罩”(即墙体稍向里倾斜,农谚曰“里罩好,外罩倒”)。房体达一定高度时,门窗上口要适时“压过木”(横跨杠板),铺设檐砖、椽木、秸秆等。

最后是架檩起房。诸事齐备,挑选吉日良辰,多在上午九至十时左右,架设“脊檩”(厅堂屋脊中间檩条),入槽封顶。此刻鞭炮齐鸣,亲朋好友咸来祝贺。接下来是在檩条上方铺盖芦苇、秫秸编织的席箔及秸秆扎制的长六七米、直径十多厘米的圆柱形“囤子”,然后以土、泥抹平覆顶(早年尚无盖瓦),新居基本落成。

厅堂脊檩下方中间位置,贴一红纸,上画“阴阳鱼”(太极八卦)或五角星,并用红丝线缚好筷子、铜钱,两侧联语多为“马列主义安天下,泽东思想救中华”。图文、吉祥物既承传统文化,又含现代理念,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房梁、门窗等处还贴有上梁大吉、福星高照、四季平安等语联。新居内通常放一把立着的扫帚,上置衣帽,两侧贴有“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字样。

农家有“三间房,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之说词,反映出普通百姓对安居乐业简朴生活的追求与满足。尽管当时土坯房环境条件较差,有“进院尘土扬(卫生差),一步迈到墙(院落小),举头碰门框(门帘低),伸手触房梁(屋子矮)”之缺陷,与今天的华丽豪宅、高楼大厦不可同日而语。

但在那凄风苦雨的灾荒年月,总算摆脱了“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窘境,拥有了“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自信,那份喜悦、激动之情无以言表。难怪有后生仿古人将“起房”编入人生“新四大喜事”之一,诗曰:酒酣逢知己,乔迁邻故知,生子不眠夜,新居落成时。是有其道理的。

2022-09-01 老街旧事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8300.html 1 脱坯·盖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