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冀敏 吴艳 祁晓娟 张丹 李小贤 摄影报道
百狮园内,书香满园。
8月28日,初秋渐凉,细雨绵绵,这丝毫没有挡住市民读书的热情。
听说为期3天的河北省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开到了家门口,市民们纷纷前来,无论男女老少,随意捧起一本书翻看,尽享读书时光……
一家6口同逛书博会
李泽成是沧州篆刻名家,他们一家老少6口人共同研习篆刻艺术,被人们称为“印人一家”。8月28日上午,在书博会上,记者看到了这6口人的身影。
李泽成告诉记者,他与篆刻结缘,就是因为一本书——《汉印文字征》,这是一本篆书字典,这本书让他对篆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还是一名铁道兵战士,他利用所有休息时间,开始照着书中样子,尝试着以木代石练习篆刻。后来,他又买来很多书籍研读、自学,他的第一个方印刻的就是“自学成才”,这个作品发表在当时的《大兴安岭日报》上。因为酷爱读书,李泽成还被所在连队评为“读书积极分子”。从篆刻艺术爱好者到成为西泠印社社员、获得全国篆刻艺术大奖,李泽成说,这得益于对篆刻艺术无限的激情与热爱,以及不断研读学习。他很开心家人也受到他的影响,喜欢读书,喜欢篆刻。
李泽成的儿子李宝棠很爱读书。他说,小时候,就记得家里到处是书。十几岁的时候,他曾经创作过一幅绘画作品“超级儿童床”,画的是一个孩子躺在一个大纸箱里怡然自得地看书,箱子底下和箱子周围都堆满了书,书仿佛孩童成长的温床,这也是他儿时的写照。
李泽成的儿媳马静说:“儿子和女儿从小都非常喜欢读书,每天晚上我们都有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孩子们从自己读注音读本到听我读层次深一点的书,每天乐此不疲。”
李泽成说,他的家里有数千册藏书,读书的家风也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这次趁着书博会,他们全家相约,一起来“闻书香,选至爱”。
白发老人沉浸书中
在书博会的一个角落,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刘振环正捧着一本《南方与北方》静静地看着,仿佛不是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书博会,而是在安静的书房。
得知书博会在沧州举办的消息后,69岁的刘振环格外激动,一大早专程倒了两路公交车来到百狮园。
看书,是刘振环老人的一大爱好。刘振环不无遗憾地说:“小时家境不好,我很早就辍学了。虽然我不能继续在学校里学习,但读书的习惯却坚持了下来。”
年轻时,不论干活多忙多累,刘振环总是会想办法找名著、国学、历史方面的书来读,平时也是一有时间就看书看报,听广播新闻,看电视新闻。
退休后,刘振环的闲暇时间更多了,图书馆成了他经常去的地方,《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报刊是老人必看的。看完报纸,他还会借阅一些经典书籍回家,放到床头,每天睡觉前都要翻看几页。到最后,他形成了一个习惯,不看几眼书就睡不着觉。
因为经常到图书馆看书,刘振环还认识了很多书友,他们常聚在一起读书、论书,互相分享读书心得。
“我觉得书读得越多,越幸福。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年轻时,学习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人老了,学习则是一种意境,可以充实思想,促进健康。”放下手头的书,刘振环平静地说。
孩子的收获
让人惊喜的是,书博会吸引了许多孩子的身影。
王海同是运河区迎宾路小学6年级的学生。书博会开幕当天,爷爷带着他来到了现场。一直爱看书的王海同,眼神聚焦在一本本书上,看得入了迷。经过挑选,他购置了新华字典、词典等书籍。“马上要上初一了,我正好需要工具书。”
随后两天,王海同又央求爸爸带着他继续去逛书博会。每逛一次,王海同总能满载而归。爸爸给他领了购书优惠券,王海同又买了四大名著等图书。“我把最近想买的书都购置全了。”王海同说。
在书博会上,王海同还看到了迎宾路小学副校长、语文老师兰香的图书。他兴奋地向爸爸介绍兰香老师。
在展厅外的一处树荫下,一对母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母亲欣赏着运河的美景,孩子认真地看书,身旁还放着两兜刚从书博会上淘到的新书。他们的身影与蓝天、碧水、远处的拱桥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这名在树荫下读书的孩子名叫朱恩泽,是运河区迎宾路小学的一名学生。暑假过后,他就要上二年级了。
他和妈妈在书博会逛了近两个小时,在各个展位前走走停停,碰到感兴趣的书,就会先翻上几页看看。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选,等出展厅的时候,朱恩泽已经收获了《孙子兵法》《奔向梦想的少年》等8本心爱读物。
逛累了,妈妈和朱恩泽在展厅附近稍作休息。片刻工夫间,朱恩泽早已迫不及待地抱起书看。
“书博会开到了家门口,我们骑着电动车就来了。这里的书非常多,孩子越逛越兴奋。选择买哪些类型的书,孩子拥有自主权,这次我只负责抢优惠券,为他付款就好。”朱恩泽的妈妈说。
朱恩泽的妈妈告诉记者,朱恩泽爱读书的习惯是家人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在他很小的时候,故事机成了好帮手,虽然那时孩子还不识字,但他记住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后来,随着拼音的学习、识字量的提高,孩子就开始自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会问很多为什么,让家人帮着弄清楚。
书店摊主的惊喜
45岁的代云双是市区一家小书店的经营者,因为从小爱看书,所以他对书的热爱近乎于痴迷。
得知书博会要在沧州举行的消息后,他非常惊喜。作为书店经营者,代云双曾经去过全国很多城市参加书博会。而这次书博会在自己的家门口举行,这让他欣喜万分。
尽管工作很忙,他还是放下手头的工作,带着女儿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大运河畔的百狮园。
这届书博会带给代云双的感触很多,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规模大,参展的出版社多,图书类型非常齐全,与往届最大的不同是本届书博会融入了很多沧州文化元素。
在2号展厅的入口处,代云双看到了沧州优秀地域文化展示专区,这里集中展出了沧州人文地理和运河文化的最新精品图书,这是他多次参加全国各大书博会以来,第一次看到家乡文化的集中展示,这让他倍感亲切的同时,也为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感到自豪。
还有一点让代云双感触颇深,本届书博会上展出的图书装帧新颖,印刷非常精美,有的书不用打开,看上去就像一件艺术品。
书博会上,代云双看到各大出版社的展位前都挤满了购书的人,大家都在精心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结账的柜台前排起了长龙。
有的人挑选了三五本书,有的人挑选了十几本书,人们抱着自己喜爱的书,脸上带着幸福而欣慰的笑容,这种火爆的场面让代云双非常感动。
因为女儿喜欢书法,代云双挑选了4本书法和美术方面的图书。原价300元多元的书,经过线下打折和领券优惠后,只花了100多元,这让他非常满意。
一下子购买300本书
“我们早晨冒雨从青县赶来,8点多就到达会场,老师们一头扎进书堆,开始精挑细选书籍。一上午,我们一共选购了300本书。”选购的书籍在地上堆成了小山,青县县委党校副校长刘红军站在旁边,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天来书博会收获不小!”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新时代中国青年榜样》《历史的温度》《走向辉煌》等,他们选择的书籍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各个门类。刘红军说,青县县委党校一直在致力打造书香机关,趁着书博会在沧州举办,他们抓紧时机选购了一批好书。回到学校,他们会把这些书籍放到学校的阅览室,供老师们和学员们学习。
大运河畔书博会,给沧州人民带来了书香盛宴,也让人们看到了沧州人的读书热情。
沧州是一座文武相承、河海相济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书香沧州”建设,全民阅读活动丰富多彩,或个人、或家庭、或团体,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书博会上书香浓,大运河畔魅力新。短短3天书博会,市民流连忘返,沉浸书中,人们读书、选书、购书的身影,与碧波荡漾的运河美景交相辉映,成为初秋狮城最美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