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5日
第08版:08

以高质量发展成果喜迎党的二十大

与时间赛跑 同死神较量 急救特种兵为生命护航

2011年沧州市中心医院购置了3辆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同款奔驰急救车

积极开辟“空中走廊”,对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沧州市中心医院通过999急救直升机帮助一名主动脉夹层患者实现空中转运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急诊医学部主任李勇带队支援市定点医院开展确诊危重患者救治工作

世界先进的ECMO技术成功帮助多名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重症血液净化治疗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在重症患者救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体救人事迹在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

2018年9月13-15日,由河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河北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河北省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沧州市中心医院承办的2018年河北省急诊急救年会成功举行

——沧州市中心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本报记者 马志辉 本报通讯员 刘斯 孙铭静

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如同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地方。与“死神”争分夺秒,这里的医务人员像是披着白色战袍的战士,这里的战斗随时打响,医务人员无所畏惧地冲在最前方,奉献着自己的战火和青春,成功抢救无数急症濒死患者的生命……

沧州市中心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是由急诊医学部发展而来,始终坚守着“博施仁爱”的立院宗旨,坚持强大自身救济百姓,坚持应急救灾勇挑重担,坚持扶危济弱彰显大爱,为无数急危重伤病员赢得生的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近40年的拼搏进取、风雨兼程,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整合急诊和重症医疗资源,在省内首创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一体的急危重症救护体系;与兄弟科室合作,率先在河北省较早成立了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心,建立起多学科协作、多部门联动、快速响应的急诊急救体系,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高效、顺畅的急救服务。

“全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全国创伤救治联盟沧州市创伤救治中心”和“沧州市急危重症专科联盟”……当下,沧州市中心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已发展成为冀东南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牢牢守护着沧州乃至周边地区群众的生命健康。

●创新急诊急救体系

护佑人民生命健康

——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打造院前院内一体化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开展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实现急诊急救无缝衔接

今年3月29日下午,河间一名青年男性伤者被送进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室。伤者的伤情令人触目惊心:一根2.5米长、约20公斤重的钢柱从他的左臀部刺入,从肚脐下刺出。

经急诊医生积极抢救后,由于伤者病情危急,医院紧急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经医务部协调,迅速安排血管外科、骨三科、泌尿外一科、普外三科、麻醉一科医生前来会诊,并联系消防部门协助工作。虽然伤者神志清醒,但稍有不适的操作动作,都有可能对其造成致命伤害。经过市中心医院7个科室7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及手术,伤者成功获救。

河间伤者的成功抢救,是医院创新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更加体现了医院创伤救治的综合实力。“急诊急救不同于普通疾病,可以吃药打针,慢慢调理,这是慢一分钟甚至一秒就有可能失去一条生命的‘可怕杀手’。”沧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急诊医学部主任李勇介绍道,“挂号、检验、检查、麻醉、手术……任何一个环节耽误的任何一分钟,都有可能是救命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将原本单打独斗的科室、人员、设备仪器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一键就能启动的快速且高效的救治体系。”

基于此,医院全方位整合医疗资源,致力于完善急诊急救重症治疗软硬件,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下辖院前急救中心、急诊门诊、急诊病房、急诊ICU、重症医学科和脑科院区急诊ICU等6个部分,中心配备体外肺膜氧合(ECMO)机、MAQUET、Drager及迈瑞系列呼吸机、Philip监护系统等世界先进的抢救设备仪器,保证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需求;拥有多辆先进的救护车,配有急救网络信息,预警设备及抢救仪器,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救治、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等危重病人抢救技能,着力将院前急救单元打造成“流动的ICU”,急救范围覆盖冀东南鲁西北。

在疑难重症的救治方面,为生理功能严重衰竭的急性危重病人提供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连续生命支持,以达到逆转病理生理功能挽救生命、恢复健康,专门成立了ICU病房。针对重症神经及神经重症患者,依托专科技术优势,又成立了脑科院区急诊ICU,为神经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高质高效的救治体系。

此外,为了让患者享受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的个性化综合诊疗服务,集全院各专业权威知名专家之合力,对疑难典型病例进行MDT多学科联合会诊,从病理诊断、影像学特征、临床现状、治疗方案等内容作全面评估,为病人提供综合权威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我们还利用现有急诊门诊格局进行分区救治布局设置,将轻症患者与重症患者、普通患者和需手术处理患者分类救治,使急诊急救程序更加有序;实现急诊急救无缝衔接。”李勇说道,医院加快发展航空医疗救援和转运,加入京津冀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开通了“空中走廊”,与时间赛跑,竭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追逐高精尖技术 为生命接力护航

——技术引领,追求卓越,持续开展医疗技术革新,全市率先建立ECMO团队,为区域内外百姓提供更好的急救服务。

“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是窗口科室,每天都要面对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患者,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完善检查检验,及时给予急救处置。”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医护人员看来,时间是生命,技术是保障,急救是责任,医心是根本,每一分钟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2018年6月10日17时许,在沧州市西体育场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年过五旬的市民苏某正在打篮球时,突然心脏骤停,昏倒在地。危急时刻,同在西体打球的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苗雨、刘风浩、刘旭紧急救助。脉搏摸不到,颈动脉波动感觉不到,没有自主呼吸,瞳孔散大……病人命悬一线。3位医护人员与死神展开搏斗,轮流为苏某按压胸部。

当时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的赵勇正在附近接诊,听到苏先生情况危急,妥善安排后,迅速带着急救设备加入苏先生的抢救行列。几分钟后,急救车赶到,苏先生被火速送往中心医院急诊科。一棒接一棒的接力中,苏先生的心脏终于恢复了跳动,一条生命,被医护人员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由于现场抢救及时有效和精准高效的后续治疗,苏先生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没有留下身体的损伤。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高尚的医德温暖人心,精湛的医术却可以延续生命。医者若没有医疗技术的创新精进,救死扶伤就是一句空话。

“医者,仁心要有,工匠精神也要有!”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温秀玲曾面向医疗团队定下过一条铁律:只要你想开展医疗技术革新,只要你能拿出成熟的方案,只要你敢于冲刺国内外医学科技前沿,医院都会全力支持!

正是依靠医院提供的良好平台和鼎力支持,老一辈接续奋战、少壮派中流砥柱、青年人奋勇向前,推动医院急诊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市区64岁的王老先生胸闷胸痛,随即拨打了96120。急救医生闫寒赶到老人家里,迅速判定老人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在老人做心电图的时候,老人突然心脏骤停。情况异常危急,闫寒当即为老人实施心肺复苏,同时请示李勇,准备ECPR救治(体外心肺复苏)。

10多分钟后,患者到达急诊大厅,抢救也迅速展开:持续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在超声引导下,体外膜肺(ECOM)技术小组人员准确定位,消毒、穿刺、置管……仅用45分钟!ECMO成功运转,“人工心脏”启用,救治速度刷新了院外ECMO救治的新纪录。

在ECMO的强大支持下,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各项生命体征逐步平稳。随后,早已做好准备的心血管内五科为老人实施了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术中造影又发现患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左主动脉前降支近端高负荷血栓,通过球囊拓张、冠脉内溶栓等一系列操作,患者血压终于逐渐稳定,生命得到了延续。

以上过程都万分凶险,所幸最后转危为安。在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这样“不幸中的万幸”并不少见,而这些“万幸”也不是凭空而来,它来自于医护人员日复一日的积累。

当下,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能够成熟开展体外心肺复苏(ECPR)、困难气道集束化管理、急诊溶栓、机械通气等技术。治疗心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呼吸衰竭、休克、急性中毒、急性创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水平居于省内前列。

急诊病房以中毒治疗为发展方向,开展了以血液净化技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百草枯、有机磷农药、镇静药物、毒蕈及一氧化碳等有高超的救治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点;急诊医学部EICU对脓毒症,重症中毒、严重创伤、循环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居于省内前列;重症医学科在沧州市率先开展了机械通气及呼吸力学监测、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血液净化、重症超声、气管镜检查、脑功能监测、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及监测等尖端技术,危重症救治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脑科院区急诊ICU依托神经专科医学优势,对神经重症、多发创伤及重症颅脑损伤、脑卒中、颅内感染、多脏器功能不全等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在冀东南地区享有盛名。

此外,体外膜肺(ECOM)技术作为生命支持珠峰技术,它的应用水平代表的是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危重症急救的水平。急诊医学部在全市率先成立ECMO团队,目前共计完成59例,从2020年的重症肺炎、心肌炎、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逐步延伸至急性致死性肺栓塞、严重心电交感风暴、创伤合并ARDS。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此项技术的开展,改善了患者的氧合,阻止了病情的恶化,为治疗赢得了时间,也为全市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加速学科人才建设 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断加强人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竭力打造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不负百姓生命之托

“麻烦让一下,患者心衰心梗,快推进急诊。”“外院即将转入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请做好准备!”“医生,我不小心烧伤了,怎么办啊!”“急救车马上到达,做好接车准备!”……每一次抢救床轮子接触地面的急促声在急诊大厅响起,救护车的鸣笛声、医生护士急促的脚步声、患者痛苦的呻吟声、各种救护仪器的声音,都意味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即将开启。

这就是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日常,每天紧张又忙碌,但始终保持着高效的运转,让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内心都充满了希望和慰藉。这一切得益于日常学科的建设,更得益于人才的集聚。

“学科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解除老百姓的病痛,提高病患的生命质量。”李勇说道,近年来,医院在资金、设备、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支持医务人员挖掘自身潜能、激发创新活力,不断推进专科建设向以高精尖技术为主导、以重大疑难疾病诊疗为特色转型,着力打造重点专科、优势学科群,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沧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全国创伤救治联盟沧州市创伤救治中心”和“沧州市急危重症专科联盟”发起单位,国家首批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定点医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块块金字招牌落地的背后,是一代代急诊人秉持“一切为了患者”的初心,上下求索的不懈追逐,也印证着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学科建设在全市,乃至省内、国内先进的优势和中心地位。

为了造福更多患者,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还把学科建设的医疗功能、教学功能、科研功能融合成一个为百姓健康服务的整体,不断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全国首批斩获“全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最好的诠释。

人才决定了学科发展的未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负责人深知必须培养优秀的骨干团队,形成良好的人才阶梯。基于此,他们主动担负年轻医生的培训工作,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其他同志,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队伍、强技术。同时,把团队分为若干个“专业组”“亚专业组”,挑选技术能手作为组长,推动弱项向强项转变,偏科向全科递进,个体向团队转化,促进急诊医学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人才。截至目前,拥有医生护士200多名,其中硕士生导师9名,博士5名,硕士43名,主任医(护)师9名,副主任医(护)师16名;获得省市级科研3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近100篇,并同时参与了多个国家级及省级的多中心研究。

●秉持博施仁爱院风

彰显急诊人责任担当

——不负韶华、造福百姓,推进健康关口再前移,坚持胸怀大局勇担当,彰显善行天下的大爱之心

博施仁爱恤贫弱,善行天下济苍生。

前不久,中心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收治了一名外地的青年病人,入院后心脏骤停,马上为其施行心肺复苏。几分钟后,心跳恢复。当时,患者不明原因休克,癫痫,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是严重酸中毒的症状,急诊科医生考虑很可能是服毒。随即,急诊科和医院领导请示后,开通绿色通道,立刻送到ICU,迅速展开抢救。

后经公安部门证实,这个年轻人是服用防冻液(乙二醇)中毒。结局是皆大欢喜的,一周后,这个年轻人中毒清除,神志清醒,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康复出院。

这只是中心医院不遗余力地挽救生命的一个缩影。24小时的生命守护,365天的岗位坚守,沧州市中心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哪怕患者无证件、无家属、无钱,只要保住性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李勇如是说道,这就是全体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医护人员始终不忘的初心,一直坚守的使命。

基层乡镇卫生院处在服务基层的最前沿,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就医质量和身体健康。为了让基层医疗机构尽快发展起来,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以医院启动的“善行沧州 爱进乡村”医疗助脱贫工程开展为契机,抽调精干人员从技术、人才、管理等方方面面帮扶乡镇卫生院,为乡村百姓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在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同时,牢牢将公益责任扛在肩上,通过科普、义诊、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公益活动,不断传递“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观念,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同时,走进公安、特警、部队、教育系统、农民工群体、民间救援组织、社区、企业、基层医疗机构等多系统和单位,为他们带去个性化、专业的急救技能知识,筑牢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一直承担全院乃至全市多处疫情防控哨点工作,每一名医护人员更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勇担重任。两年多来,在完成日常繁重的急救工作外,持续派出人力支援医院发热门诊、全市核酸采集、疫苗接种、隔离宾馆、乡镇卫生院,支援武汉、石家庄等多地防疫任务,不顾个人安危,以无畏精神与病魔较量,为百姓做好防疫第一道屏障。

……

抗击非典、抗击甲流、抗震救灾、奥运安保、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救援、重要会议医疗保健……回首过去,在每一次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安全事故中,沧州市中心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医护人员都像披甲执锐的战士一样,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尽显大院责任与担当。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韩玉获评“河北好人”,急诊医学部副主任王剑、院前急救医生赵勇等沧州市中心医院救人群体荣获“沧州好人”……这就是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诚的真实写照。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站在打造“更高水平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全国一流强院”的目标之上,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将继续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持续推进健康中国为己任,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急救服务体系、德才兼备的急救专业团队、设施一流的资源配置,立足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

2022-08-25 以高质量发展成果喜迎党的二十大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7524.html 1 与时间赛跑 同死神较量 急救特种兵为生命护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