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后,部分家长将目光投向非学科类的兴趣班,体育培训成为兴趣班里的“香饽饽”。有的孩子甚至参加了三四个体育培训班,一些家长为此付出一年数万元的费用。
体育培训班
招生数量大幅增加
憋气入水、划水、踏水……昨天上午,在市区一家游泳馆,学员们按照教练指导,在水里练习游泳。记者发现,一个泳池里“挤”了几十个孩子。
在市区一家跆拳道馆内,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热闹的培训场景。这家跆拳道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双减”政策实施后,前来报名的孩子明显增加,“增加最多的是小学生,其次是初中生”。仅这个暑假,这家跆拳道馆就增加了500多个学员。
市民高先生喜欢业余时间打乒乓球。他常去的那家乒乓球馆,以往很少见到中小学生,但最近半年增加了不少。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体育培训机构发现,过去被视为“配角”的体育,如今越来越受家长们的重视。每家体育培训机构里,都有很多孩子在训练。无论是常规班还是暑假班,招生数量都明显增加。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区的体育培训班大体分为两类:兴趣类培训班和成绩提高培训班。其中,和中考体育相关的培训班,颇受中学生们的欢迎。
小学生主要选择兴趣类培训班。游泳、篮球、舞蹈等传统体育项目,备受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武术、花式跳绳等“小众”运动项目,如今也受到追捧。
越来越多的家长
愿意为体育培训买单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市区的体育培训机构一年收费在3000元至2万元之间,平均单节课收取50元至300多元。
“双减”政策实施后,愿意为体育培训买单的家长越来越多。很多中小学生至少参加了一项体育培训。
市民李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她给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报了篮球班和马术班,再加上暑假游泳班,一年的花费为23000元。
李女士说,“双减”政策减轻了课业负担,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培训。“以前得上好几个文化类补习班,现在都停了,作业也少了。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对孩子有益。孩子在家总看手机也不好。”
和李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体育培训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改善学生体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也有部分家长让孩子参加体育培训,是为将来的升学考试做准备。
体育培训火爆
引发部分家长担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旺盛的需求带来了体育培训市场的热度。对此,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忧。
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有些机构为了盈利会招揽大批学员,但是教练数量有限,导致授课质量下降。他说:“我家孩子报了个武术班,以前班里只有六七个孩子,现在增加到了十几个。这么多孩子来上课,教练管得过来吗?”
市民何女士对教练队伍有些担忧。她告诉记者,一些机构会招收在校大学生做兼职教练,但他们缺乏经验和有效的训练手段,很难为学生们提供科学的指导。
那么,面对各种各样的体育培训机构,家长们该如何选择呢?
从事青少年体育培训多年的我市教练刘新认为,家长选择体育培训班时,要保持理智,切勿盲目跟风。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个人天赋、身体状况等进行选择,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选班宜精不宜多。对孩子来说,如果报班过多,也会造成负担。
在选择具体的培训班时,首先要看师资。教练员一定要有相关项目从业经历。孩子一旦被错误的训练方法误导,不仅难以取得好的运动成绩,还会损害运动机能,影响身体健康。
从安全角度来说,还要看体育培训班的场地是否规范、设施是否完善,能否提供安全保障。
最后,家长一定要看清培训机构具体的收费标准,以免因此产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