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网络直播中购买商品渐成一种生活习惯。为了利益,一些主播打起情感牌,利用话术和演绎套路让粉丝下单。出于对主播信任“激情下单”的大有人在。其购买的产品未必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且出现质量和售后问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据8月10日《沧州晚报》6版)
家人,原本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也本应是我们最信任的人。可在如今的网络直播间里,“家人”,却成了某些主播眼中的“韭菜”。他们口口声声说着“家人”,和你大谈特谈感情,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对他们生出信任。可是,他们却毫不怜惜地挥起了镰刀,收割着你的信任和钱包。
很多带货主播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名誉,更不在乎别人的利益。只要能把货卖出去,只要能挣到钱,他们就会使出各种各样的套路:发放所谓的“福利”,利用一些人贪小便宜的心理,来吸引人们走进直播间;一声声地深情呼唤“家人”,不停地和你拉近关系;利用音乐、话术、助播等进行情感煽动,诱导你掏出钱包。
利益驱动之下,一些带货主播毫无底线,直播带货乱象也开始泛滥:“低价”不低、“严选”不严,销量造假、夸大宣传,还有的主播甚至公然售假。
此前,曾有记者调查发现,在多个白酒直播带货平台上, “傍大牌”“贴牌”“三无产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很严重。有的广告页面和酒瓶包装上都印着“飞天原浆”“贵州茅台镇”“三十年珍藏老酒”等字样,价格却从几元至几十元不等。
日前,中消协发布了2022年“618”消费维权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今年6月1日至6月20日期间,中消协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237115条。
对此乱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监管措施。直播平台也要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加强对直播活动的管理,如监管不到位,要承担连带责任。同时,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提高鉴别能力,切莫在一些主播的忽悠下“激情消费”,如果权益受损,要保留证据主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