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晓娟 摄影报道
8月6日早上八点,杨梦蝶给全家人做完早饭之后,就去村子周边的一家企业打工。“感谢人家给我这个机会,也是在帮我,让我挣点钱减轻家里的负担。”杨梦蝶说,虽然钱挣得不多,但她不想在假期里闲着。
暑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游玩、休闲,而对一些人来说,他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与众不同。
打工赚钱、辅导妹妹
——她当起了“家长”
今年23岁的杨梦蝶是沧县仵龙堂乡西后屯村人,是天津医科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杨梦蝶的家庭十分特殊,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她有一对双胞胎妹妹杨梦迪和杨梦援。姐妹三人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17岁的杨梦迪和杨梦援在沧州市第一中学北大班上高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梦迪最好的一次考进了年级前20名。”说起两个妹妹,杨梦蝶很骄傲。
杨梦蝶的爷爷77岁,奶奶72岁。爷爷除种地之外,一直在村子周边干零活。奶奶身体不好,长年吃药。
说起两位老人,杨梦蝶的眼圈是红的,“我一想起他们来就心疼。他们原本到了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还在为我们的事儿操心。”杨梦蝶说。
在街坊邻居的眼里,这个爱笑爽朗的女孩特别懂事。假期回到家后,杨梦蝶一刻也不闲着。
杨梦蝶的暑假生活很充实。放假回到家后,杨梦蝶第一时间就去找活儿干。
“我觉得人家也是照顾我。”杨梦蝶说,她在村周边的企业中,找到了一个做文案的工作。“我就是帮人家弄弄表格,写一些公文,整理一下资料。”杨梦蝶说。她能赚点钱,家中的负担就小一点。
“假期里,我觉得自己比平时更忙。”杨梦蝶除打工之外,她还承担起辅导两个妹妹学习的任务。爷爷奶奶一点儿“不懂”学习上的事儿。杨梦蝶说,她虽不能帮她们在学习上解多少道难题,但能起到一个给她们“解压”的作用。
“两个妹妹的学习劲头特别足,每天早晨六点就起来学习,一直学习到深夜。”杨梦蝶说,妹妹们的学习成绩比她当年要好得多。她希望她俩能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考上一个好大学。
在辅导她们的过程中,杨梦蝶发现,两个妹妹的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杨梦迪。“家里没条件让她们去辅导班。她们都是自己预习课本的内容。特别是梦迪,总是给自己加压,前段时间急得牙龈都肿了。”杨梦蝶告诉记者,两个妹妹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问题都愿意跟姐姐说,她这个姐姐更像是一名“家长”,负责给两个妹妹“解压”。
杨梦蝶听说两个妹妹经常在学校里打一份菜吃,她特别心疼。其实,杨梦蝶在上大学的时候,也是一直坚持勤工俭学。“在街上发传单、在学校食堂给学生们打饭……啥活儿都干。”杨梦蝶是这样想的,她多赚点钱,就能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
其实在杨梦蝶的心中,她是非常感恩的,家人一直享受着各种政策的帮助,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资助她们。“如果没有这些帮助,我这个家早就散了。我不能理所当然地享受这些帮助。我必须自己打工赚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在杨梦蝶的心中,她不能选择她的家庭,但她可以选择比别人更加努力。
在杨梦蝶的心中,她的两个妹妹还小,爷爷奶奶已经上了年纪,她就是这个家中的“家长”。
做公益,不娇气
——她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
今年23岁的许乙闵是河北北方学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
与众多假期就去旅游、考驾驶证、做美容的大学生不同的是,在暑假里,许乙闵又一次穿上红马甲,跟着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的志愿者做好事,也为协会做了很多工作。
许乙闵家住沧州市区。说到怎么和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的志愿者们认识的,许乙闵说,自己的家庭也曾经受到过志愿者们的帮助。
“我的内心特别感激。”许乙闵说,她长大了之后,主动联系了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发起人王红心,加入了协会,和志愿者们一起帮助更多的人。
成为一名志愿者的许乙闵,可绝不是做做样子。她脚踏实地地去帮助协会做事儿。她做的这些事儿,协会的志愿者们都看在了眼里。
在王红心的眼中,许乙闵是她的好帮手。“作为一名大学生,她文章写得好,PPT做得好。只要是放了假,她就主动承担起协会的文字工作。”王红心说。
今年6月份,许乙闵放了暑假之后,协会的PPT都是她做的。
“许乙闵让我特别感动,她特别认真,经常做PPT做到很晚。”王红心说,这个孩子一点儿也不娇气,经常主动打电话,问有什么事儿需要她去做。
协会秘书长金洪松告诉记者,自从许乙闵放假回家之后,还负责帮助协会在网上申请志愿活动的签到码,给每个志愿者们统计他们志愿服务的时长等任务。
今年6月26日到7月3日,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举办的“希望之光”康复训练营里,许乙闵帮助协会做策划、给营员们打饭、接送行动不便的营员们上下楼……只要一有时间,她总是会出现在志愿者行列中。
许乙闵还跟着志愿者一起走访大学生、特殊家庭……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下着大雨,我和志愿者们一起给贫困学生送去助学金。”许乙闵深受感动。“我在志愿服务中,多次被志愿者们感动。我觉得自己干的这些事儿特别有意义。”
许乙闵告诉记者,她会一直坚持做志愿服务。“成为一名志愿者,我骄傲。”
当起“保姆”
——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今年20岁的兰艳芝是沧县仵龙堂乡王官屯村人。今年高考她考了620分,被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
兰艳芝在暑假里,照顾姥姥和妈妈爸爸,把家中的家务“全包”了。
“这个孩子太勤快了。”姥姥王庆学不停地夸她。
兰艳芝和其他孩子不一样。高考结束之后,她决定要在离家之前,弥补自己对亲人的“亏欠”。
兰艳芝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妈妈兰敏从小患有小儿麻痹,行动不便,爸爸孙丙禄是一名聋哑人。今年72岁的姥姥王庆学从小帮着妈妈把兰艳芝拉扯长大。
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兰艳芝的爸爸不能外出工作,只能靠种地为生。妈妈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在家里接一些做塑料花的手工活儿,一个月挣不了几百元。
“只要我在家,我就不想让爸爸妈妈和姥姥特别辛苦。”兰艳芝说。在三伏天里,待着啥都不干的人都会出一身的汗,别提做饭了。
兰艳芝的家中没有空调。她觉得姥姥年纪大了,大热天还要做饭太辛苦,于是每天负责给全家人做饭,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在其他“准大学生”忙着放松、购物、准备上大学的时间里,兰艳芝觉得自己的暑假生活也过得特别有意义。
“做饭、收拾屋子……这个孩子成了我的好帮手。”姥姥王庆学说,看着艳芝这么懂事,觉得特别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