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3日
第07版:07

14岁患糖尿病 20岁得脑卒中

“老年病”年轻化值得警惕

14岁的童童还在读初中,最近却有了一个“小糖人”的外号。“孩子平时喜欢吃肉,长得比较胖,没想到这么小就得了糖尿病。”童童的妈妈李女士带着孩子在医院检查发现,童童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显示是2型糖尿病患者。

长期以来,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被认为是“老年病”,患病群体以老年患者居多。然而,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二三十岁甚至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患上了“老年病”。

“老年病”年轻患者增多

21岁的小陈在成都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最近,他总感觉头晕乏力,以为是工作较累休息不够,到医院检查,被告知已经是个“糖人”,空腹血糖严重超标,需要立即吃药干预。

“平时,我很喜欢吃甜食,经常喝奶茶,有时候一天喝好几杯。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没想到居然得了糖尿病。”小陈说。

“门诊发现年轻的‘糖人’越来越多了,不少年轻人血糖都偏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李华琦告诉记者,近年来,该科室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不少二三十岁的青年也患上了糖尿病。

记者调研发现,除了糖尿病以外,高血压、脑卒中等传统的“老年病”也“盯”上了年轻人。不少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0年里,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心梗等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的疾病,初发年龄持续下降。

“临床上看,这几年,二三十岁的年轻脑卒中患者增多了,其中甚至不乏18岁以下的青少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柳华说。

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大约每6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风险者中,就有一个是“90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代理主任张震表示,曾经见过20多岁就发生心梗的患者。

三重原因致“老年病”年轻化

为何“老年病”的年轻化趋势日益凸显?原因有以下三种——

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的“催化” 李华琦、柳华、张震等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老年病”的年轻患者,都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例如,熬夜、久坐、吃外卖、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等。除了易感基因的遗传之外,很多年轻患者被确诊“老年病”,都是这些后天不良习惯导致的。

知晓率低、检查率低、治疗率低 以糖尿病为例,全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在30%左右,诊断出患有糖尿病之后,患者的治疗率为26%左右,而在采取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控制率能达标的也仅为40%左右。

年轻人营养健康意识淡薄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青少年喜欢购买各种垃圾食品,有的家长采取放任的态度,认为只要吃了不生病就没多大关系。多位医生表示,这种行为将给孩子们的身体埋下隐患。

加强提前干预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心脑血管等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专家呼吁,要加快建设心脑血管、糖尿病、脑卒中等“老年病”的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加强国家层面的年轻人健康风险干预管理。

专家表示,风险预测模型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病”预防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可加快对年轻人、老年人等不同风险人群制定不同的干预管理方案。

张震等专家认为,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老年病”的管理,是随着病程进展不断进行调整的长期过程。随着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融入,“互联网+医疗”更符合年轻患者的看病习惯。

据新华网

2022-08-13 14岁患糖尿病 20岁得脑卒中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6443.html 1 “老年病”年轻化值得警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