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姚连红)8月10日下午,52岁的教师曹立梅来到运河区红十字会,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右图)。同时,正在外地上学的女儿也通过视频委托妈妈在志愿书上签字。母女俩同时成为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
曹立梅是运河区育红小学一名语文老师,执教已经35年。她从小就乐于助人,是一个热心肠。工作后,她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慰问贫困家庭,为困难人群捐款捐物,组织学生义卖献爱心。几年前,她和几位志愿者组成一个民间爱心团体,经常扶危济困。她的很多学生和家长受到感染,也加入志愿者队伍。
从产生捐献遗体的想法,到付诸行动,曹立梅仅用了一周时间。曹立梅说,前几天看到新闻报道,一家三代人“组团”签订捐献遗体志愿书,她很受触动。身在外地的曹立梅马上与运河区红十字会取得联系,详细询问了捐献流程。随后,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和女儿说起此事。没想到,女儿非常支持妈妈的决定,还要和妈妈一起来做这件事。
曹立梅从外地回沧后,第一时间来到运河区红十字会,在志愿登记表上签字,并表示同意身后捐献眼角膜、遗体和其他器官组织。随后,她和女儿一边视频沟通一边为女儿在志愿登记表上签字。
“活着的时候,应该把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去世后,把有用的器官和遗体捐献出去,去帮助别人,为国家的医学作点贡献,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曹立梅说。
运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05年至今,运河区已有38人签下捐献遗体志愿书,45人签下捐献眼角膜志愿书。目前,4人已完成遗体捐献,4人完成眼角膜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