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华
仲夏时节,收到刚出版不久的《盐山历史文化丛书》。用心捧读,有一种厚重、敬畏的清醒,深感该书的出版再现了盐山历史人物的风貌,彰显了地方文化特色,是一部值得阅读、研究、品赏的珍贵文史读本。
这部书可谓呈现了弥足珍贵、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盐山县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盐山特色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2021年9月,政协盐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着手组织编写《盐山历史文化丛书》。这部书的面世,意义非凡,让人倍感振奋和欣慰。
全书共8卷,有《徐福东渡记》《高适年谱》《高适诗歌名篇赏析》《李之仪传》《张锡纯生平考辨》《种菊轩诗草考注》《卿云庆云》《历代诗人与庆云》,精到地反映了异彩纷呈的盐山地方文化特色及人物风貌。
这部书的编著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盐山史志文化学者。在编撰过程中,他们根据有关史籍方志资料,结合出土文物、民间口碑,创作了不同体裁、内容丰富、雅俗共赏的作品,既有古代的,又有近代的,是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相融合的佳品。
这部书是主题突出、史料翔实、丰满靓丽的特色名片。盐山是徐福千童东渡的始发地,尽管历史脉络清晰,但一些细节还有待重新审视。先后6次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盐山剧作家徐建华,深入研究徐福千童文化多年,精心完成了14集电视连续剧《徐福东渡记》,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感人肺腑、值得鉴赏的艺术盛宴。
为弘扬盐山历史文化,文学逐梦者闫广超对唐代著名边塞诗派领军人物高适的生平、诗篇进行深入研究,创作了《高适年谱》《高适诗歌名篇赏析》。千古星辰耀盐山。走近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让我们对其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和成就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感悟先贤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踔厉奋发,赓续传承,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拜读《李之仪传》,一种对盐山地方文化学者周杰的感戴之情流淌在心底。我知道李之仪还是60多年前随父母在当时的庆云县城居住时,那脍炙人口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就是父亲口口相传的,可我天生愚笨,只记住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使人荡气回肠,心生感慨,能够品出一种清新婉丽之美、清旷俊逸之神、宽容大度之量。
这是一部情怀高尚、视野全新、文脉悠长的经典力作。感谢高秉剑、韩玉瓒推出的《张锡纯生平考辨》《种菊轩诗草考注》,在作者的引领下我有幸走近张寿甫老先生。作为医学的门外汉,20多年前我就把《医学衷中参西录》作为藏书,只能说我珍藏的是先生的襟怀、品格与医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庆国先生在《种菊轩诗草考注》序中写道:“从《衷中参西录》中看到的,只是一个上承岐黄仲景,下开百年中西结合之风,对中医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堪称一代医学泰斗的张寿甫……”“拜读过这些诗篇,使我心中的张寿甫先生更加的高大,更加的遥不可及……”作为在先贤光环照耀下的后来人,我辈应该为沧州这片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土地,做点什么?
《卿云庆云》《历代诗人与庆云》,让古老的庆云文化大放异彩。那里既有童年时熟悉的泰山行宫、庆云文庙、衙署二堂,又有从父辈口中相传的张隐韬、刘格平、胡恒熙、杨靖远、周贯五、邸玉栋等革命先辈先烈和马颊河暴动的故事。我期盼着这片人杰地灵的地方再创辉煌。
文脉流长,泽被后世。《盐山历史文化丛书》的出版,是重塑盐山文化的有益实践,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好事。我们相信传承历史记忆、坚定文化自信之日,必定是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作出积极贡献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