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言
“悦读”是张兴华散文集《回眸》中的一辑,收录了32篇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作者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经历过程、读书经验、感悟体会,非常动人,十分深刻。在建设“书香沧州”的当下,认真读一读这些文章,对引导人们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热爱读书。有人说,有热爱才有动力,热爱胜于聪明。聪明关注的是名次,热爱关注的是过程。在兴华同志看来,读书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乐趣,一种源于生活、出于内心的享受。起源于父亲的教导,受良好家风的熏陶,他从小就对读书有着深厚的感情。从上小学时,就利用放学后和假期在枣园看枣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到现在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无论是在家务农、在外求学、在职场从政、还是退休之后,他始终没有放松读书学习。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逐渐养成了从阅读到“悦读”的良好习惯。
博览群书。他不但读伟人经典,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而且读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经典,读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读哲学、读文化名著。他还注重运用现代手段读书,通过“微信读书”阅读了《毛泽东传(全六集)》《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修订增补本)》《跟周恩来学做人》《大智周恩来》等。仅2019年一年,就通过“微信读书”读了112本,时长达1930个小时,平均每天近6个小时。他在读有字书的同时,十分重视读无字书,在实践中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向老师、朋友学习,真正把书当成静态的朋友,把朋友当成动态的书。
刻苦用功。读书同做其他事情一样,下不下功夫,成效是不一样的。兴华同志读书,既不是“读书读封皮,看报看标题”,也不是一目十行,而是全身心投入,真学深学。他在《用阅读打好生命底色》一文中,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概括为“三要”:要潜心思考。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边读书边思考,给思考留下足够余地,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内存知识。要勤于动笔。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读写结合,多记笔记,多做摘抄,把那些经典语句、闪光思想、重要段落都记录下来。要及时总结。通过总结使知识得以梳理,认识得以升华。叩问心灵是兴华同志读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他提高读书效果的关键所在。叩问心灵,实质上就是联系思想实际,真正触及灵魂。从个人的角度上说,读书既要掌握书中的内容,更要理解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髄和为人处世之道,用以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经常这样进行独立思考,叩问心灵,自找差距,及时修正,就能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正如《阅读的滋味》一文所说:“走进阅读空间,咀嚼做人滋味,让读书之花在心底盛开,让生命在沉寂中学会思考,学会叩问,学会自省,让思想在阅读中得以梳理,让灵魂在独处中得以升华。”
知行合一。兴华同志读书,认真汲取文化知识中的营养和智慧,不仅是为了修身养德,完善自我,更重要的是为了践行初心使命,担当作为,为党和人民做更多贡献。他认为,读书能产生一种遇到挽手前行的贴心知已的感觉,产生一种“知己知彼,战胜自己”的共鸣,找到了做人的底色,把握了前进的方向。通过读书,提高个人的学识、境界,修炼个人的襟怀、心胸,修正个人的思想、行为,助力走好人生每一步。兴华同志从农村走出来,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是那么踏实,那么从容,至今仍在沧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领导岗位上为社会作着贡献。这与他酷爱读书、与书为伴,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