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真
“我差不多有两年没用过ATM机了,平时很少用到现金,也没有存取款的需要。”在市民张丽红的印象里, ATM机快变成“老物件”了。
曾经,ATM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常能看到在机前排长队办业务的情景。而如今,移动支付成为常态,去ATM机存取钱变得越来越少了。
那么,ATM机是否还有“用武之地”?有一天会不会消失?2日,记者就此对市区多家银行的ATM机自助网点进行了走访调查。
调 查
六成受访市民表示
有1年多没用过ATM机
2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开元南大道的一家银行ATM机自助网点,看到该网点共有3个ATM机隔间,但其中两个已经被封闭起来,只剩下1台ATM机可供使用。在自助网点待了20分钟,记者并没看到有市民使用。
随后,记者又来到解放路一家银行的ATM机自助网点。该网点共有四个隔间,其中1台存取款一体机显示因设备检修,暂停使用。在20分钟的时间里,有3位市民进入自助网点使用ATM机,有两人是来存款的,还有一位市民办理转账业务。
“我平时很少来银行,今天恰好收到一笔现金,又正好来附近办事,所以就把钱存到卡里。”办理业务的刘女士说,她现在主要使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很少用到现金,这是她今年第一次使用ATM机。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有12位市民表示“至少有1年以上没有使用过ATM机了”,5位市民说“今年使用过一次到两次”,另有3人表示“每个月基本上都会使用ATM机存取款”。
“现在使用ATM机的人确实少了很多,主要的使用者是50岁以上的人群,还有一些个体户会比较依赖ATM机存取钱、转账。”市区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8月2日,央行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我国ATM机具保有量仅为93.67万台。
原 因
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
冲击ATM机
记者了解到,除了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攻城略地,各大银行也纷纷推出了手机银行APP,这使提供存取款和转账服务的ATM机大受冲击,其地位也变得越来越尴尬。
从央行近几年公布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ATM机的高光时刻已退场。2018年开始,全国的ATM机数量持续下降,由2018年末的111.08万台降至2022年的93.67万台,每万人对应的ATM机数量也从7.99台降至6.63台。
“现在真的是用不着ATM机了,也就在过年的时候,取点现金给孩子们发发红包。”市民刘先生坦言,生活中移动支付已经成了常态,现金的使用场景确实不多了。这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市民目前的消费习惯。
“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APP,要想转账直接使用手机银行就行,线上操作更加便捷,基本上不用现金了。”“95后”王斌说道。
很显然,移动支付手段的日益丰富直接影响了各大银行的现金业务,也削减了ATM机的重要性,导致ATM机自助网点的“生意”日益萧条。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表示,ATM机的运营成本很高,除了占用场地外,清机加钞、日常维护等工作耗费人力和资源。考虑到成本收益问题,大多数银行都在削减ATM机的数量。
发 展
ATM机需换代升级
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近年来,ATM机的使用情况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全国ATM机数量降至百万台以下”“ATM机时代是否要落幕”“ATM机该何去何从”等多条有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从央行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来看,ATM机的保有量逐年下滑,那么ATM机在将来的某一天会不会彻底被淘汰呢?
“我觉得只要现金还在生活中流通,ATM机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一位网友评论道。
“今年,我家附近的一个ATM机自助网点撤了,对于年轻人可能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对我来说,就有点不方便。”58岁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没有安装手机银行APP,比较依赖ATM机。ATM机数量可能会减少,但不会说消失就消失,毕竟还有像他这样有需求的人。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线上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首选的支付方式,但现金的使用需求还一直存在。也有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或者缺乏手机支付条件等因素,更倾向于使用现金支付。因此现在就断言ATM机将被淘汰还为时过早。
当然,ATM机要想在移动支付的大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推动它的升级换代,进行设备智能化改造。这些终端设备通过技术升级,来增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其功能绝不能仅仅限于存取款和转账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