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贤 本报通讯员 杨惠麟 摄影报道
“我已经瘦了20公斤了,皮肤也变白了些。”日前,14岁的彤彤(化名)又一次来到沧州市人民医院医专院区代谢减重门诊,高兴地向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刘建凤“报喜”。
刘建凤也为孩子高兴。她知道,减重的过程,也是给孩子重新树立自信心的过程。
不愿上学的孩子
没有减重之前,彤彤非常自卑,曾一度不愿意去上学。
当时,彤彤身高160厘米,体重却达到了85公斤。
除了体型胖,彤彤还被又黑又粗糙的皮肤所困扰。
她的脖子黑、胳膊肘黑、腋窝黑……一到夏季,哪怕天气再热,彤彤也一直穿着长袖长裤。
每次洗澡,她都会使劲搓,可是皮肤都搓红了,还是黑。
除此之外,脸上的痤疮又为彤彤增添了不少烦恼。有一次,彤彤还因为这些问题和同学闹得不愉快,回到家后闷闷不乐,不愿意去上学。
彤彤的家人非常担心彤彤的情况,带着她去看医生。彤彤也涂了不少药,效果却不太明显。
后来,家人又带彤彤到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经检查,刘建凤发现,彤彤除了体重超标,还患有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症、高胰岛素血症等。
刘建凤说:“这些症状的发生与肥胖脱不了关系。彤彤想要改善自身情况,减肥势在必行。”
制订减肥计划,健康管理师进行指导,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彤彤的减肥历程开始了。
刘建凤说,减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要树立信心,也要让孩子树立信心。彤彤坚持得非常好,减重效果不错,也有了自信。
“肥胖不仅可以引起代谢指标异常,而且会对青少年性腺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刘建凤说。
刘建凤接诊了一位18岁的男孩。男孩从小就比较胖。这几年因为学习压力大,运动量少,半夜还经常加餐,男孩的体重一路飙升。
直到家人看到男孩的乳房发育得越来越大,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经检查发现,男孩的雄性激素分泌少,乳房女性化,这些情况与肥胖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这名男孩正在积极地减重,已经减了20公斤。
边减边反弹的苦恼
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肥胖的危害。
在代谢减重门诊,刘建凤和同事每个月要接诊五六十名超重、肥胖患者。
“我尝试了吃减肥药、节食等方式后,虽然瘦了,可没几个月又反弹了”“我都已经这么胖了,怎么检查结果显示我营养不良”……刘建凤在接诊病人时,经常会听到患者说出这样的话。
29岁的周婷婷在市区一家单位上班,身高158厘米,体重近80公斤。同事们经常说她“该减肥”了。其实,周婷婷为了减肥可没少下工夫。
周婷婷记得自己刚上班的时候,身材保持得很不错。后来,随着久坐、熬夜、炸食、饮料的“轰炸”,她的身体开始“发福”。尤其是她生完孩子之后,体重居高不下。
她想减肥,可是家人却说,孩子还得吃奶,你吃得好,孩子才能吃得好。周婷婷只能停止自己的减肥计划。
好不容易等到给孩子断奶了,周婷婷又启动了减肥计划。
通过吃减肥药、节食等方法,周婷婷终于瘦了15公斤。后来,她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又开始反弹。周婷婷很是苦恼:“减肥的路何时才能走完呢。”
“减肥没有神药,更没有捷径。除了病理性肥胖外,大部分肥胖都是吃得多动得少,能量过剩导致的。减重的过程是消耗热量,维持体内营养平衡和修正代谢紊乱的过程,体重快速下降期之后都会有明显的平台期,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才能维持体重的平衡和身体的健康。”刘建凤说。
被劝退的减重者
在减肥的人群里,有一些人并不超重。
刘建凤说,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肥,不能仅凭感觉,要用数据说话。体重指数是判定肥胖的最常用指标和公认标准。
我国18岁—64岁的健康成年人体重指数应在18.5—23.9之间。如果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但未大于28,所处的范围是超重;如果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了,那就属于肥胖了。
在接诊的过程中,刘建凤会鼓励每位来减重的超重、肥胖患者,但也会劝退一些一味追求“瘦”的减重者。她说,这些人的体重指数在24以内,属于正常体重,或者是体重超标,但是肌肉含量比较高,是“健康的胖子”。
沧县的孙丽就是被劝退的一位。
孙丽告诉刘建凤,现在她体重62公斤,觉得有些胖,穿衣服不好看,想要在短时间内瘦到55公斤。
孙丽身高164厘米,刘建凤为她计算体重指数。孙丽既没有超重,更没有肥胖,这样的体重没必要刻意减肥,更不需要做减重代谢手术。
“你看我肚子都鼓起来了,穿衣服不好看,如果肚子平平得多好。”孙丽指着微凸的肚子说。刘建凤为了打消她的想法,又为她做了关于内脏脂肪含量的一些检查,发现内脏脂肪含量也正常。
刘建凤说,减重手术需要多个科室共同完成,有严格的要求。孙丽不符合手术指征,想要有更理想的体重和更健康的身体状态,应该更多地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科学地“管住嘴,迈开腿”。刘建凤又给了孙丽一些建议,终于劝退了孙丽。
“乱减”伤身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各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可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使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接诊的过程中,刘建凤遇到过很多本应该减重却不愿意去减重的人。“每天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去锻炼”“平时应酬多”……他们有各种各样不去减重的理由。
“减重不仅仅是为了外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健康。”刘建凤说,大家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是美的前提。肥胖不健康,过度消瘦同样也会影响到健康。有人不胖,却为了减肥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或者吃减肥药,一味追求减重速度……这些做法无疑给自身健康带来了危害。
刘建凤记得接诊过一名因减肥不当,引起神经痛的病例。那名男子减肥前150公斤,按照网上的食谱进行减肥,3个月减掉了50公斤。
减肥期间,这名男子的饮食非常单一,主食几乎一点也不吃。体重是减下来了,可男子却出现手脚疼痛的症状。为此,他非常害怕。经检查,他的病是因为单一摄入食物造成维生素缺乏,引起了神经痛。
住院治疗后,男子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在刘建凤看来,减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减重者要树立信心,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要科学减重,分阶段进行减重。在减重过程中,人们还要培养饮食、运动的良好习惯,还自己一个健康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