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达是南皮县气象局的一名综合业务人员。这原本是一份需要“看天”的工作,他却还要时时刻刻“看地”。
在太阳正毒的田间地头,韩达格格不入地举着电脑(右图),调取数据,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农情分析,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实现庄稼丰收。
看地:
为农民“呼风唤雨”
“这两天地里干,就盼着来场雨!”前段时间,南皮县刘八里乡双庙村的农民看着地里卷曲打蔫的玉米叶,着急地跟韩达联系。
韩达仔细记录下农民的需求,向气象局的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请求人工降雨,为庄稼地“止渴”。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发现适宜的降雨云团后,即刻作业。在这一次人工增雨中,南皮全县平均降水量达12.5毫米,降雨持续时间大约在4小时。大雨之后,玉米“喝饱”了水,碧绿的叶子直挺挺的。
了解农民需求,是韩达的日常工作之一。每逢春季耕种、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的关键期,韩达还需要根据气候情况,告知农民什么时候最适宜作业。
在南皮周边村子内,一共设置了9个气象观测站。这些观测站传递着关于农忙的重要讯息。韩达每周都会来上两三次,查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记者跟随韩达来到位于南皮县刘八里乡双庙村的南皮国家气象观测站。在观测站的办公室电脑上,显示着气温、降雨量、风向、风速等各项数据,这些数据都会传至韩达的电脑上。下乡时,韩达会协助农业技术人员调取数据,同时制定相应的气象服务。
“预计未来3天多云为主,总体上降水天气对冬小麦成熟收获影响不大,机收指数适宜……”韩达飞速敲下的几行字,与庄稼地的耕作息息相关。
在工作之前,韩达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活,对农民、农田、农业也都不甚了解,工作3年,他时常跟随农业技术人员下地,成了“半个农民”。南皮县主要农作物就是小麦和玉米,小麦的播种、出苗、返青,玉米的拔节、抽雄、开花、吐丝……韩达一清二楚。
看天:
摸清老天爷的“想法”
在韩达的电脑上,可以查询到天气雷达图。他会通过分析图像,再结合省市给出的指导性材料,做出近3天的气象服务预报,通过农村大喇叭、微信群、短信等分发给农民和相关部门。
每到汛期,是韩达和他的同事们最忙的时候。他们需要不间断关注气象情况,每小时在微信群内发送一次雨情,昼夜不停。这个微信群里的成员是南皮316个村子里的农机手。对于个别的农业大户,韩达和他的同事还会提供“一对一”服务,直接与农户联系。
“预计今天傍晚到明天白天,我县全部乡镇将受暴雨天气影响,降雨量40~60毫米,最大降雨量可达100毫米以上。”像这样的短信,韩达在今年大约编辑发送了5000余条。
在南皮气象局,像韩达这样的综合业务人员一共有5位。有了这样一批“农业小助手”,农民可以在最适宜播种的时段作业,能让农作物增收10%左右。
即便有了气象预报,有些情况仍然不能避免。在去年汛期,降雨量比以往几年都要大一些,农田里的积水久久渗不下去,影响了庄稼收割,也耽搁了下一次的播种。说起这件事,韩达语气有些低落。
日前,韩达获得了中国气象局授予的“全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优秀个人”称号。韩达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今后他还会多看专业书,与气象知识结合,和同事一起更好地为农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