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网红美食博主因烹食鲨鱼而登上热搜。警方证实,涉事视频中的鲨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据8月3日《沧州晚报》7版)
近年来,吃播文化兴起。而与之相关的吃播行业也受到人们的关注。
有人分析称,吃播能让观众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缓解孤独感,同时还可以满足猎奇、窥私心理。于是,测评类、探店类、大胃王类等各种类型的吃播一时风行。
然而,短短两三年,从大胃王到吃濒危野生动物,从过去备受追捧,到如今广受吐槽,吃播行业乱象频出。究其症结,猎奇可谓是一个重要原因。
翻看过往至今的吃播节目,有很多都是围绕“猎奇”展开,从而博取关注。其中,有的是以吃相博取,有的是以吃量,有的是以吃法,有的是以吃食。
仔细分析,吃播行业走上“猎奇”之路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正确三观认知的缺乏。部分网红博主存在认知上的偏颇,错误理解了出奇、出新的实质,以至于将这样的传播方式和内容理解为理所应当。
二是片面追求流量的结果。在流量为王的网络时代,为了迎合一些网民的猎奇心理,博主就会别出心裁、剑走偏锋,逐渐导致吃播节目低俗化。
三是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吃播行业门槛低、易操作,不少博主一心只想挣快钱,这就导致行业内无序竞争、过度竞争,就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四是对中国饮食文化不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从选料精良、刀工细巧到五味调和、情调优雅,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位,呈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这些都可以成为吃播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而其中不乏有探索者,譬如《舌尖上的中国》。该节目采用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通过具体人物、场景,生动再现了各地的美食生态,并与仪式、伦理等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了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
吃播行业要想摘掉“猎奇”的标签,克服同质化、低俗化,就不能只讲娱乐,不讲科普;只讲方式,不讲内涵。
在此基础上,吃播行业还需加强方向性引导,秉持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同时不断拓展盈利方式,让自己有时间、有精力、有财力去深挖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只有这样,吃播在享受美食、传播美食的过程中,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