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2日
第14版:14

糖尿病足延误治疗危害大

本报通讯员 姜宗芳 本报记者 马玉梅

周围血管包括外周动脉、静脉和淋巴管,中医称之为经脉、脉管,故周围血管疾病称为脉管病。随着社会人口日益老龄化以及糖尿病人的增多,脉管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脉管病患者早期往往出现腿脚麻木、发凉、怕冷甚至疼痛,有时查彩超却未见异常。往往被认为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颈腰椎疾病等,从而延误治疗,出现足趾发黑坏死,甚至截肢。老年人,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应重视足部皮肤溃疡的问题。有的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引起局部溃疡,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留下终身遗憾。下面请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疮疡脉管病科主任艾明瑞讲解脉管病中糖尿病足相关的临床问题。

糖尿病足的三个类型

艾明瑞说,临床上常常遇到糖尿病足家属的自责:没想到,破个小口会发展这么快,还没一周,足趾都黑了,早知道这么严重,我们早点来医院就好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患者当发现足趾水疱、渗出、趾甲周围红肿,需要处理时,一定注意消毒。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加上血糖异常,一旦感染,很容易出现湿性坏疽,发展非常迅速,往往几天的时间,整个足趾全部坏死,这也是糖尿病足截肢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我们把常见的糖尿病足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一是以怕冷、发凉、腿抽筋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足,这些症状提示动脉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往往早期足趾出现皮肤温度低、足底皮肤青紫、小腿或足背浅静脉充盈或凹陷,中晚期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走一段路,小腿出现酸痛不适而被迫休息。休息后可缓解症状。继续行走一段距离,又出现类似症状,甚至出现静息痛:即休息时,尤其是夜间,小腿或足趾疼痛加重。严重时出现坏疽:足趾远端,尤其是足大趾出现渗出或血疱,皮肤发黑。自行查体可见足背汗毛脱失,足趾甲增厚变形,抬高患肢,足趾皮肤颜色呈苍白色。

二是以麻木、无力、踩棉花感的糖尿病足,主要是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这种类型的溃疡疼痛往往并不明显,甚至患足踩到钉子也不知道疼痛。

三是以红肿热痛感染为主的糖尿病足,表现为出现溃疡发展迅速,引起足背红肿热痛,严重时会快速向小腿蔓延,甚至小腿局部出现类脂性坏死症:即小腿伸侧胫前部,起初为淡红色血疹或斑块,以后逐渐发展成圆形或卵圆形硬皮病样斑块。表面光滑如蜡状,中央呈淡黄色,边缘呈红色,很快形成坏死性筋膜炎。

糖尿病足临床三大误区

误区1 认为控制好血糖,就能治好糖尿病足 有的糖尿病足以感染为主的,引流后血糖才能降下来。

误区2 认为输输消炎液糖尿病足就好了 感染为主的糖尿病足,必须尽快切开引流,才能控制感染。

误区3 认为做了截趾或截肢了就万事大吉了 糖尿病足发展到截肢(趾)的地步,说明远端微循环严重障碍,截肢(趾)后,还需要每年定期复查才行。

7种止痛方式不可取

1.通过多走动来减少足趾疼痛

许多足趾出现坏疽患者,夜间足趾疼痛剧烈,患者不停走动来减少疼痛,其实,这样会加快足趾坏死,活动时,重力压迫足部加重缺血。

2.通过泡中药水的方式来治疗坏疽

泡中药水能缓解凉的症状,但解决不了血管闭塞问题。泡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皮肤软化破溃而感染,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对水温不能把握,而出现烫伤。

3.通过口服止疼药片减少剧烈疼痛

下肢动脉闭塞患者,随着缺血的加重,尤其是足趾坏疽的患者,夜间疼痛剧烈。部分患者靠止疼药止痛,甚至大剂量服用止痛药物,最后,因药物刺激出现胃炎,从而增加治疗难度。

4.通过吸烟的方式缓解夜间疼痛

足趾出现坏疽患者,多数都有吸烟史。夜间疼痛难以入眠,患者采取吸烟解乏的方式打发时间。因吸烟对血管影响较大,这种方式只能加快坏疽进展,足趾很快全部坏死。

5.夜间以抱膝而坐或手掐足踝的方式止痛

下肢足趾坏疽期阶段的患者,晚上疼痛难忍,患者往往抱膝而坐或用手掐足踝来缓解疼痛,但这种方法容易出现皮肤坏死。一旦坏死,即是三级坏疽,难以避免截肢。

6.夜间直接敷热水袋的方式来减少夜间疼痛

下肢缺血出现足趾坏疽,往往夜间特别怕冷,足趾冰凉。患者夜间采取直接外敷热水袋来缓解怕冷症状。有时,此方法适得其反,反而疼痛一天比一天加重。

7.听信“祖传膏药”贴敷坏死足趾或秘方口服治疗

下肢缺血,出现足趾坏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这个阶段必须到专科科室治疗,听信秘方或膏药治疗,只能适得其反,最终难以避免截肢。

糖尿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往往三种类型同时存在,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是减少截肢的有效方法。糖尿病患者平时需要注意这些:

1.每天检查足,包括足趾间。

2.定期洗脚,仔细擦干,特别是足趾间。

3.洗脚水水温应该低于37摄氏度。

4.避免赤足走路或赤足穿鞋。

5.不应该用化学物质或药膏来除去角化组织或胼胝。

6.每天检查鞋内有无异物。

7.每天换袜子,不要穿破损的袜子。

8.由专业人员修剪趾甲、角化组织或胼胝。

9.对于干燥的皮肤,应该使用润滑油剂或护肤品。

总之,一旦出现水疱、开裂、割破、抓破或疼痛,应立即就诊。

周围血管病如何早知道

肢体缺血性疾病,早期出现足趾或手指麻木、发凉、怕冷、皮肤粗糙、指甲增厚、嵌甲(趾甲向肉里长)等,走路腿没劲儿如踩棉花,或行走一段距离小腿酸疼不适,或夜间腿抽筋,疼痛不适等,这时应触一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抬高下肢观察足趾有无苍白或皮肤温度低等。

肢体静脉疾病,早期活动后小腿酸胀发紧,劳累不适,休息一晚可缓解,或者踝周水肿,出现皮肤颜色发暗,甚至发黑,或者沿浅静脉疼痛或小腿后方疼痛等,可伴有下肢怕冷发凉及夜间腿抽筋等症状。

好消息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医院)东院区疮疡脉管病科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科研,现招募符合条件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医院将免费为患者检测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管功能。此活动两年内有效,请符合条件的患者尽快报名。

医院地址:沧州市千童北大道17号,乘坐11B路、13路、613路、604路、615路、430路公交车即可到达。

电话咨询:2176500 2075119

15833178751 18031783171

2022-08-02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5381.html 1 糖尿病足延误治疗危害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