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市场上销售的一些牙膏,宣称具有“促进幼儿长牙”“修补牙洞”“闭合牙缝”等功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示广大消费者,没有科学证据证实,用牙膏刷牙能对乳牙萌出产生影响。消费者应理性选择牙膏产品,不要相信牙膏能够治疗口腔疾病的虚假宣传。
(据7月11日《沧州晚报》2版)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有家长看到孩子有1颗牙齿出现了龋齿现象,便网购了所谓的“牙洞修复牙膏”给孩子使用,期望通过刷牙便把牙齿修复、补好。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这颗蛀牙没有补好,反而发展到了6颗蛀牙。
笔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类似“牙洞修复牙膏”的“功能性牙膏”还真不少。诸多打着“修复牙釉质”“抑制幽门螺杆菌”“益生菌保护”等功效的“功能性牙膏”在各大电商平台屡见不鲜。对此,口腔医生表示很无奈:龋齿的清理、修补是一个精细的过程,牙洞怎么可能靠牙膏就能修补?这要是有用的话,我们岂不是都要失业啦?
如果说买抗敏感的功能型牙膏还是有那么点用,买防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就纯粹是交“智商税”了。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是存在于人体胃部的细菌,它的传播渠道是消化道传播。消灭幽门螺旋杆菌需要医生的处方,想用牙膏消灭这种细菌,纯粹是在交“智商税”。
现在,牙膏的“紧箍咒”来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发布了《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牙膏有了明确的“定义”——是指以摩擦的方式用于人体牙齿表面及周围组织,以清洁、美化及保护为目的的固体及半固体制剂。同时规定,不得对牙膏功效进行夸大宣传。相信有了“紧箍咒”,这些牙膏厂家会有所顾忌,消费者的权益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功能性牙膏”多是营销噱头。普通人只要无口腔软组织炎症,选择普通的牙膏就行,不能随意用药物牙膏。即使有轻微的炎症,也不能天天用药物牙膏,一个星期用2次—3次就行。另外,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饭后及时漱口,定期去医院做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