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一直流传鱼胆有“明目止咳、清热解毒”作用,但这并没有科学依据。近日,武汉一名72岁的老人生吞3个鱼胆“清热”,导致多器官衰竭,命悬一线。经过20天的治疗,这名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眼睛“上火”
生吞3个鱼胆住院
近日,72岁的朱奶奶觉得眼睛有些“上火”,听别人说鱼胆可以明目止咳、清热解毒,她一连吞下3个鱼胆。吃了几个小时后,她就出现了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黑便的情况。当时还有口干、口苦、头晕、四肢水肿,以及全身发痒等症状。
家人连忙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鱼胆中毒,急性肾衰、急性中毒肝功能损伤,给予了保肝、补液等治疗措施。随后,朱奶奶转到了重症监护室。
当时,老人不仅腹痛、腹胀等症状没有好转,还有了咳嗽时遗尿,重度黄疸导致全身皮肤发黄,皮肤瘙痒严重等症状。从检验数据上来看,朱奶奶的多个检查数据都严重超标,还有重度低钙血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在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给予患者血浆置换、透析和药物治疗,先后做了3次血浆置换,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都“换”了一遍,总共进行了12天的透析治疗。经过20天的治疗,老人终于顺利出院。
偏方不可信,可导致中毒死亡
医生介绍称,从中医角度,蛇胆、熊胆等确实有药用价值,同样是胆,鱼胆不仅没有药用价值,还具有致人死亡的毒性。正常情况下,如杀鱼弄破了鱼胆,被污染的鱼肉也最好丢弃。
据介绍,鱼胆汁主要成分是胆酸、组织胺、鲤醇硫酸酯钠及氰化物等。它们都是生物毒素,具有细胞毒性,其中,鲤醇硫酸酯钠为主要毒性成分,这种成分很难破坏,就算是在高温蒸煮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酒精浸泡下都不能将它除去。对于成人来说,一般只要数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如果是2公斤重的大鱼,1个鱼胆就足以令人丧命。
根据相关文献,鱼胆中毒的死亡率为5.85%,特别是高龄、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极容易导致中毒死亡。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因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慢性肾衰,终身需要透析治疗。
不仅是鱼胆,临床上,因为误信民间偏方导致中毒的案例不在少数。有人一次生吞两张蟾蜍皮,送到医院时已经发生休克,遗憾离世。
同时,还有一些患者是因擅自抓药、采药服用,导致中毒。医生提醒,如有治疗需要,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开具处方,按照医嘱正确服用,绝对不能自行用药。
如果有误食,发现恶心呕吐,怀疑是中毒后,就应该立即进行催吐。随后,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医护人员接至医院进行洗胃等正规治疗,不要到处乱跑。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因血液循环加速,导致病情加重。
据《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