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也就是说,未实名认证将不得发表评论,不得跟帖留言。
(据6月20日《沧州晚报》2版)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网上留言,不管是真诚赞美,还是中肯建议,有时会招致一大批网络“喷子”的攻击。这种攻击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甚至是疯狂的。他们通过过度解读文字,肆意歪曲作者本意,无限上纲上线,并进行人身攻击。
他们中的一些人,或是为了标榜个性,或是为了打压别人、彰显自己,或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抑郁不得志,或者只是因为“不爽”,就挑起“骂战”,为自己无法安放的情绪寻找突破口。在网络社交全方位覆盖的今天,这样的“喷子”无所不在,无孔不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比如人情世故,比如规章制度,比如职业身份,有的人对自己的言行会有所收敛,不敢“怼天、怼地、怼空气”。但到了网络社交平台,跟帖者不需要实名认证,他们就像打了鸡血,满血复活,开足马力,疯狂“扫射”。有了网络这层“遮羞布”,这些人躲在屏幕后面,通过键盘疯狂输出,肆无忌惮发表过激言论。因为不用付出代价,他们口无遮拦,啥都敢说。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环境不会如野草之地,一直野蛮生长。恶意跟帖扰乱信息传播秩序,不良评论破坏舆论生态环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征求意见稿》,就是要治理网络环境,整治恶意跟帖行为。
新规如能落实,所有人都要进行实名认证,没有了网络这层“遮羞布”,所有人都要为自己的跟帖留言承担法律责任。以后,网民若在评论区肆意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都会受到法律惩处。如此,网络乱象才会得到纠正,网络暴力才会无所遁形。影响网络风气的“热辣”评论被清理,恶毒中伤的言论才会有所收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约束”,很有必要。清理网络盲区,治理网络死角,对网络跟帖建章立制,对网络言论予以必要的规范,才能为恶意跟帖者戴上“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