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第04版:04

明明是夏天,杨涛办公室里的空调却在制热。他还要穿着一双厚厚的大棉靴在室内“溜达”,一不小心就摔跤——

“冰面修补师”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杨涛在修补冰面

一进滑冰馆,暑气即刻被驱散。眼前半透明的冰面宽阔光滑,照出生动的人影。偶尔三两人动作优美,轻快地划过冰面,留下一道道划痕和一簇簇冰屑。也有一些初学者无法掌握平衡,任由滑冰鞋在冰面上“凿”出大大小小的坑。

每当这时,杨涛就要忙起来了。他是沧州滑冰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维护冰面。

冰面自己会“长个”

4年前,滑冰馆刚刚建成,需要几名维护冰面的工作人员。机缘巧合下,杨涛成了一名“冰面修补师”。因为河北地区冰雪运动需求较小,很少人从事这个行业,杨涛的“手艺”都是跟提供制冷机的厂家师傅学来的。

杨涛告诉记者,实际因为室内常年湿气重,滑冰馆室内屋顶凝结了很多水珠。这些水珠顺着墙壁下落,汇聚到一起,不知不觉就让冰面“长了个”。还有的水珠直接滴落至地面,形成钟乳石一样的小冰柱,这时候浇冰车就派上了用场。浇冰车有一个长约两米的出水口,出水口下方有一个铲子似的冰刀。浇冰车作业时,冰刀会将高出来的冰铲掉,传送器会把这部分冰送至车上的“大后斗”。出水口同时出水,将冰面“抹”平。杨涛驾驶浇冰车将面积为1830平方米的冰面浇一遍水大概需要15分钟。大约10分钟后,水面凝结成冰,这时的冰面才是真正的“平如镜”。

穿着棉鞋补窟窿

每一场专业比赛前,杨涛都会在滑冰馆待上一天。冰面大约零下六七度。为了保护脚不被冻伤,杨涛要穿上厚厚的大棉靴,走冰面也有些费劲儿。杨涛告诉记者,来此处玩滑冰的多数是初学者,因为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将冰面砸出小坑。为了保证冰面平滑,他需要仔细巡视。

杨涛一边走一边看,碰到小坑就蹲下身子,用小桶内的冰屑将坑填满,用水“浇筑”,再拿小铲子将这里刮平。杨涛的手因为常年接触冰块,已经生了冻疮。为了在冰面上搜寻破损的地方,他大概要走上一两个小时。

一双眼睛看高低

4年时间,杨涛已经完全摸透了冰面的“脾气”。在修补冰面之前,杨涛总是习惯性地伸起左手大拇指,在冰面找一个中心点,再观察冰面的高低。边角角有一点倾斜,杨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眼中有了全局,开浇冰车时才会心中有数。

采访时,杨涛让随行人员都套上棉袄,因为滑冰馆里室温低至16℃。

烈日当头照,别人办公室里的空调正呼呼吹冷风,杨涛办公室的空调得“拼命”制热,才能抵过屋外冰雪的寒冷。杨涛待在独属于自己的“季节”中,时刻维护着冰面的平整。

2022-06-21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明明是夏天,杨涛办公室里的空调却在制热。他还要穿着一双厚厚的大棉靴在室内“溜达”,一不小心就摔跤——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0530.html 1 “冰面修补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