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7日
第14版:14

群居不倚 独立不惧

张步云

苏东坡《墨君堂记》是应表兄文同之邀,为其新建的墨君堂所作的一篇游记散文。

苏东坡的表兄文同,字与可,是北宋著名画家和诗人。他用墨画竹,意在笔先,寥寥几笔,形神毕肖,被后人奉为墨竹之宗。文同在永泰故居的竹林深处建起一座墨君堂,在这里,他领略竹的风采,感受竹的节操,描绘竹的神韵。为此,他特地邀请与他性情相投、人品相近、爱好相同、感情笃深的苏东坡为他写下了这篇《墨君堂记》。

这篇散文算上标点仅438字,却极富哲理。苏东坡用拟人法对竹概括为:“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然后笔锋一转,直奔主题:“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本义是写竹子卓尔不群的品格,后人常用来形容君子高洁傲岸的风骨,意思是: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不依附于任何人;独自一人时,也不因孤独而畏惧。这是苏东坡对文同君子人格的概括,也是对自己处世为人的写照。

苏东坡生性豪放、才华横溢,他的诗词书画,人称“四绝”。他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真正信奉者和实践者。他有独立人格,从不依附于别人,即使对权倾朝野的高官显宦,也敢于直言争辩,坚持自己的主张。在朝为官,他殚精竭虑,敬献忠心。被贬外放,他也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被流放到边远、荒凉的儋州时,他举目茫茫,海天浩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依然做到“独善其身”。这不就是“群居不倚,独立不惧”的自我写照吗?

我敬佩苏东坡的才华,更敬佩他的为人。80年前,我呱呱坠地的时候,我的父亲为我取乳名为“东坡”。十几岁后,我才理解了这乳名寄托了先父对我的期望。几十年的坎坷岁月中,无数风霜雪雨使我慢慢认识了社会,渐渐懂得了人生。“群居不倚,独立不惧”的人生信条一直激励着我,使我不曾陷于“见风使舵”的世俗之中,使我成长为一个有独立见解、独立人格的人。写作此文,又激起了我对身在天国的父亲的深深思念。

2022-06-17 张步云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0320.html 1 群居不倚 独立不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