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全国门店通用,买到即是赚到”“原价179元的三人餐现在只要79元”……在短视频平台上,类似的团购套餐总能吸引大量用户下单,但由此引发的投诉也屡见不鲜。
(据6月14日《沧州晚报》12版)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通过短视频平台购买套餐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同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缺斤短两、虚假宣传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打着让利于消费者的幌子,在个别商家的操弄下,团购套餐竟成了变相薅消费者羊毛的一种惯用手法,这着实令人气愤。
团购套餐乱象的出现,说明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面对这种乱象,消费者维权难的困境亟需改善。
消费者维权难,维权渠道不畅是主因。
由于渠道不畅,导致维权效率低成本高,一些消费者会觉得维权太麻烦,不想浪费时间,于是放弃维权。不良商家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才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搞猫腻儿。
消费者遭遇消费纠纷时,主要通过和解、调解、投诉、仲裁、诉讼等几种方式来解决。
在维权过程中,调解力量是否充足,投诉渠道运行是否顺畅,仲裁诉讼成本能否降低等都值得关注。这些状况的改善,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的环境。
解决消费者维权难的顽疾,关键在于监管部门要敢于亮剑、严格执法,让违规者得不偿失。
首先,要畅通消费者的评价体系,让消费者能够实时监督、检举商家的不良行为;其次,对于一些商家被投诉后采取的拖、赖等做法,监管部门不能和稀泥,而是要研究具体可行的办法予以打击;最后,要充分利用曝光的威慑力,把这些“不怕投诉怕公示”的不良商家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
通过及时有效的监管,使维权渠道更多一些、更畅通一些,维权过程简单一点,维权成本降低一些,让消费者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出台各项政策拉动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从而释放消费潜力。在这个关键时刻,打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形成“政府+商家+平台+社会”的共治局面,充分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放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