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市区一些街道和小区走访发现,不文明养犬问题仍然存在。不给狗栓束犬绳,放纵狗随地大小便,任狗惊吓小区内玩耍的孩子……一些养犬者的不文明养犬行为,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
(据6月10日《沧州晚报》3版)
说起狗扰民,举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女儿上小学时,放学后常在小区内徘徊不敢回家,因为有一条被主人赐予自由的狗经常蹲守在她回家的必经之路上。
这条狗爱扑人,我闺女也被扑过。对此,这条狗的主人却不以为然:“没事,它不咬人。”“狗不咬人”就能成为放任狗扑人的理由吗?难道对别人造成惊吓就不是伤害?这位养狗者的说法,我无法认同。
怎样养狗,是城市文明的考题,它考验着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更考量养狗者的文明素质和良心。我认为,狗扰民的问题不能把板子全打到狗身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不文明的狗,只有不文明的养狗人”。狗扰民,更多是因为一些养狗者的不文明养狗行为造成的。
遛狗不拴绳,放任犬只随地便溺、吠声扰民,甚至伤人……这些严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和市民正常生活秩序的行为,源于一些养狗者放任和不负责任。
权利和自由都是相对的。你有养狗的权利和自由,但不能侵犯其他人的权益,不能危害其他人的人身安全,更不能损害公共环境和城市文明。文明养狗才是真的爱狗,尊重他人才能受到尊重。希望每一个养狗者都能明白这些道理,承担起该尽的责任,真正做到文明养狗。
文明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治理狗扰民问题仅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靠法律。《沧州市养犬管理办法》早已出台,相关部门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集中整治行动。客观的说,经过几次集中整治,不文明养犬现象大大减少。
规章制度关键在落实。既然有了法规,我们就要对不文明养狗行为“亮剑”,加大查处力度。打击不文明养犬行为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能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定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走在沧州的大街小巷,都不会遭受狗患,如此,我们这座城市会更加美丽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