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被曝存在违规的混检操作,此番操作会人为稀释样本浓度,导致检测灵敏度降低。
单采逐渐被混采所替代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我国一些地区采用了单采或单检的方式进行核酸检测。
单采或单检,即在样本采集时将1个人的拭子单独放在1个病毒采集管内,这个采集管里通常含有3毫升的病毒保存液。在检测时,工作人员会将每个采集管作为一个独立的样本进行检测。
为了提升检测效率,目前,常用的是混采方式,即在采集时将多人样本放在一个采集管内,以备后续检测。混采又分为5合1混采、10合1混采以及20合1混采。为满足大规模筛查需要,这种采集方式已逐渐替代单采,为我国更多地区所采用。
混检会稀释样本浓度
样本检测机构在拿到采集管后,会从一个采集管中提取样本并将其转移到反应板上,这个过程被称为“分杯”,一个“杯”就是一个检测通量。之后,工作人员会按照使用说明,往“杯”内放入检测试剂。
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的方式,被称为混检,是一种违规操作行为。此次出问题的“超量混检”方式,就是将多管采集样本以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其是让若干个采集管“共享”1个检测通量,以进行后续的核酸提取和扩增,而按规定每个采集管应“独享”1个检测通量。
近期,国内多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被曝存在违规的混检操作,此番操作虽可降低劳动强度、节省试剂成本,但会人为稀释样本浓度,导致检测灵敏度降低,增加假阴性检测结果出现的可能。
不同于混检,混采是经过科学验证的,不论是其采集管规格、材质还是其病毒保存液成分、含量都进行了精准设计,可以满足大规模筛查要求,能大幅提升筛查效率。 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