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牙面,尤其是槽牙的咬合面,会出现粗细不等的黑线,平时不疼不痒,也不影响外观。口腔科医生提醒,别看这些小黑线不起眼,下面可能都是缝,甚至“别有洞天”。
牙上有黑线,被蛀牙盯上了
我们牙齿的咬合面并不是光滑的,而是存在沟沟壑壑,医学上称为“窝沟”和“点隙”。 当咬合面出现黑褐色小点或细线(尤其是多条黑线),说明蛀牙很可能已经盯上你了。
牙齿的沟壑里最容易藏匿细菌,且不易清洁,这些细菌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持续分解食物残渣,不停分泌酸性物质,会导致牙齿表面脱矿,最终形成龋齿。
发生在牙齿沟壑里的蛀牙,就称为“窝沟龋”。黑线或黑点往往只是冰山一角。临床上,医生在磨开黑线后,经常会发现牙齿内部早已被蛀了一个洞。
因此,牙上出现黑线或黑点,别犹豫,赶紧去口腔科看看。
从黑线到烂牙只有四步
龋齿的罪魁祸首是口腔中的某些细菌,它们破坏牙齿也是需要时间的,从初期的变色到最终形成龋洞,通常需要一年半到两年。 如牙齿出现了黑线,到烂牙只需四步:
损伤牙釉质 早期龋齿并没有特别的症状,只是会在牙齿局部出现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点或细线,不痛不痒,易被忽视。
袭击牙本质 龋蚀继续发展,会深入到牙本质浅层,这时,在牙齿的表面可出现明显的黑洞。一般表现为一吃糖就痛,漱口后疼痛减轻。
攻向牙髓 龋蚀如继续向深层扩大,到达牙本质中层或接近牙髓时,患者对冷、热温度刺激会出现疼痛。
伤害牙体深层 当龋病侵蚀到牙本质深层的时候,食物残渣更容易存留在龋洞里,使细菌得以大量繁殖。
因龋洞离牙髓比较近,龋洞内的细菌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容易渗透到牙髓组织,发生更加剧烈的疼痛,继而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甚至会造成牙齿缺失。
如何保护牙齿
龋齿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菌和牙菌斑,因此,保护牙齿就是跟牙菌斑战斗的过程:
科学刷牙 每天两次刷牙,可以去除70%的牙菌斑。刷牙最好选在吃完食物后10分钟左右进行。
想要“面面俱到”彻底清洁牙齿,就不能忽略牙与牙之间相接触的面。牙缝处可借助冲牙器、牙缝刷、牙线等工具进行清洁。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牙齿 很多龋齿通过肉眼难以发现,需要医生借助专业的工具,健康人每年都应该做一次口腔检查。
从小就开始护牙 孩子最好使用儿童牙刷。3岁半后,可给孩子乳磨牙做窝沟封闭,第一磨牙(6岁—7岁)和第二磨牙(11岁—12岁)完全萌出后也建议进行窝沟封闭。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