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艳 摄影报道
6月7日晚上,市民郑浩烦恼不已。楼下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报警器的声音不时响起,正在参加高考的女儿本打算早点睡觉,结果却被吵得睡不着。最后,郑浩只好把窗户关上,打开空调,一家人才得以休息。
电动车警报声扰人
郑浩家住运河区一中前小区,高考前,为了让女儿能更好地休息,他选择了让女儿回家住。结果没想到,女儿被楼下的电动车闹得睡不着觉。
“我们小区的居民一般都会将电动车放到楼下,几乎每个单元门口都会停着几辆电动车。平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偶尔出现的电动车警报声也可以忍受。但昨天晚上,电动车报警器一直响个不停。”郑浩向记者讲述了当晚的经过。
女儿嫌吵得慌,不能静心看书。郑浩下楼一看,原来是几个小男孩正拿着玩具枪互相追逐,偶尔碰到电动车,警报声就会响起。其他孩子觉得有趣,也纷纷去拍打电动车。于是,一辆接一辆的电动车警报声此起彼伏。
郑浩找到不远处正在聊天的孩子家长说明情况。邻居们制止了自家孩子的行为,楼下才安静起来。
没想到,晚上9点半左右,外面又刮起了大风,眼见着要下雨,邻居们先后到门口挪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加盖雨披,电动车警报声又重新响了起来。因为郑浩家住在二楼,女儿的卧室又在临窗位置,刺耳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响起一般。
郑浩说:“本来9点半就上床休息的女儿一直也没有睡着。后来我只好把窗户关上,又拉上厚厚的窗帘,才挡住一些外面的声音。”
噪音减轻,可关着窗户,屋里又有点闷热,郑浩又将空调打开。
凌晨时分,觉得女儿已经入睡,郑浩和妻子商量着,怕女儿一直吹空调着凉,起身轻手轻脚地帮女儿将空调关上。
本想开一点窗户,可郑浩担心外面再有电动车警报声响起,惊醒女儿,也没敢开窗户。
郑浩有点沮丧地说:“这几天天气凉爽,我还觉得孩子高考遇到了好天气,却没想到让电动车的警报声吵得我们休息不好。”
大风也能吹响警报
电动车方便环保,是许多市民出行的代步工具。为了防盗,不少电动车都配置了报警器。
虽说是为了安全,可也有不少市民反映:电动车报警的声音时时响起,报警器成了干扰器,尤其是晚上,更让人受不了。
记者对电动车报警器噪声扰民的事情进行了随机采访,一些市民表示,电动车加装报警器,能起防盗作用,心理上会有一种安全感。至于报警器的声响,不连成一片响还能接受。
也有不少市民表示,大部分电动车报警器的声响过大,而且过于敏感,无意触碰就会铃声大作,在相对安静的小区,尤其是夜晚,完全就是噪音,给正常休息的人们造成了困扰。
59岁的张先生家住运河区福康家园小区,他告诉记者:“我们小区几乎每栋楼的楼下都停了几十辆电动车,因为电动车停放集中,居民在停放、开动时无意间触碰到旁边的车子,警报声就会响起。最恼人的是大风天气,一些比较灵敏的报警器被风触动,响声不停。它的响声再影响其他车辆报警器,各式不同的报警器接连响个不停。两栋楼之间又比较空旷,报警器的声音还会产生回声。那声音让人听着很心烦。”
深受噪音的烦扰,张先生自己就格外注意,每次回家停放电动车时,他都会将警报声解除,这样,即使被误碰,报警器也不会响了。
市民孙晓丽在朝阳小区租房居住,她说:“我住在三楼,前两天,楼下的电动车一直响个不停,我从窗户看下去,是两个醉汉坐在电动车上聊天,一边聊天,一边还用脚有节奏地踢电动车轮胎。当时,我爱人不在家,我也没敢下去。幸好,一楼的邻居嫌吵将他们赶走了。”
家住万泰丽景西区的刘女士说:“每年夏天,开窗睡觉时,电动车报警器扰民的事情都比较普遍。前段时间,我家楼下也一直有电动车报警器响个不停,有邻居在微信业主群里提出了抗议。但大家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顶多就是发发牢骚。”
家住天成名著小区的周先生说:“我家住在一楼,挨着小区的存车棚比较近。前些天晚上9点多,我正想休息时,突然传来电动车的警报声,声音很响。我想车主听到警报声会来处理,谁知警报声断断续续,一直到10点半还未停。我们这栋楼住的老年人多,声音这样吵人,根本没办法休息。后来,邻居们相继出来,找到了发出声响的电动车。大家猜测,可能是线路故障造成报警器响个不停。因为找不到车主,大家只能齐动手将这辆车子挪到一个稍微远点的地方。”
采访中,记者发现,因电动车报警器“乱叫”影响市民生活的事并非个例,报警器成了“扰民器”。刮风、触碰、故障等原因都会造成电动车不停地发出警报声,尤其是深夜更为明显。
警报声达到94分贝
现在有多少电动车会装这种防盗报警器呢?
日前,记者在解放西路一个路边停车处试验了一下,这里停放了48辆电动车,用手挨个触碰,有11辆发出了警报声。记者发现,一些电动车报警器的声响频率单一,虽然有规律,但比较刺耳;也有电动车报警器声响是各种频率的组合音效。
这11辆电动车的警报声的音量也有大有小。有的响10秒左右就停,有的会持续响半分钟左右。
其中有一辆电动车的报警器十分灵敏,记者还没有触碰到它,它就被旁边电动车的声响所触动,持续地鸣响了起来。
那么,报警器的声响属于正常还是噪音呢?
记者利用手机上的分贝测试小程序进行了噪音测试。在随机检测的5辆电动车中,有4辆车的报警器噪音指数超过80分贝,最大的94分贝。
现实生活中,电动车停放往往很紧凑,报警器又过于敏感,一旦人为触碰,常常几辆车同时报警,响成一片。
据了解,按照国家相关限定标准,居民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为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为不超过40分贝。
如此说来,记者随机测试的这几款电动车,如果在居民区内启动警报,噪音都大大超标。
尤其在夏天,人们起得早,中午需要午休,晚上有时开窗,如果电动车警报声此起彼伏鸣响,的确扰人休息。
调低声音或采取手机定位
采访中,针对电动车报警器扰民这一现象,一些市民提出了建议。
有市民认为,给电动车安装报警器,更多出于一种心理安慰。目前,小区和街道上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电动车被盗事件已经越来越少,尤其在管理完善的小区内被盗更是少有发生。报警器产生的噪音污染弊端大于实际防盗效果,所以电动车没必要安装报警器。
也有市民提议,居民可以在夜间停放电动车时关闭报警功能,以防止被误碰鸣响。此外,一些电动车的警报声是可以调节音量的,车主可以在进入小区后将警报音量调小。
解放东路一位电动车经销商说:“一般老旧电动车会出现警报长鸣的问题。车的声控装置因为老化或者松动脱落,即便不碰触也会毫无征兆地响起来。此外,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也可能会造成报警器线路故障而导致警报长鸣。一般正常警报是有规律的,响铃时长是10秒到20秒,然后自动停止。如果响个不停,就需要车主自觉维护,更换新的警报装置。”
记者还了解到,现在的电动车警报系统已经更新换代,有GPS系统,可以跟踪定位,不会扰民也更安全。
记者在网购平台查到,这种带GPS的警报系统,价格在数十元到几百元之间。产品采用4G网络传输,定位误差不超过3米,车子发出警报能在手机上通知车主。车主可以在手机APP上查看车辆位置等状况,还可以进行一键锁车、一键关闭警报等操作。
市民王亚楠去年新购买的电动车就自带GPS的警报系统,只要车辆被异常挪动,她的手机上就会收到短信提醒,她可以通过APP查看电动车定位,她觉得这种防盗方式很方便,也避免了噪声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