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晓娟
6月2日下午3点,张洪波的直播在快手平台正式开始了。他的网名叫做“轮椅大哥”,身份介绍是“残疾人再就业指导员”……
在直播间中,他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还积极回答网友们提出的问题。“在我的粉丝中,很大一部分是残疾人,他们对生活很迷茫。希望通过我讲述自己的经历,对他们有所帮助……”
“不低头”
张洪波今年55岁,是南皮县南皮镇黄家洼村人。幼年时,他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终生与轮椅为伴。
长大后的张洪波下定决心,自己不能成为一名别人口中的“废人”。“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体条件。我不想也绝不能当‘寄生虫’。”张洪波说。
日常生活中,张洪波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我不想成为一名需要别人格外照顾的人。我的爸爸妈妈靠着干庄稼活儿挣钱。我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张洪波说,他觉得无论挣多挣少,首先要努力养活自己。
通过努力,张洪波学会了开电动三轮车。他开着电动三轮车去赶集摆摊卖货。
“这些年,南皮县的集市我都去过。”张洪波说,赶集的时候,冬天他早晨5点多出门,夏天早晨4点多出门。
家人心疼他。“苦吗?我觉得不苦,反而更加充实。”张洪波说,这比躺在家里靠父母养着舒服多了,心里痛快。
每次张洪波到了赶集的地方,周边的商贩看他是一名残疾人,想帮他卸卸货、摆摆货。这时,张洪波总是笑着拒绝大家的好意:“谢谢啦,您不知道我这东西放哪儿,怎么放。这些事儿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自己来。”
张洪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不想麻烦别人。“我从不把自己当成一名需要别人特殊照顾的残疾人,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人。”
张洪波赶集卖的是红枣。
因为性格开朗,做买卖实诚,他生意一直不错,还交了不少朋友。
“2002年那会,很多人是一大麻袋一大麻袋地批发红枣去卖,我是把小枣装在小袋子里、小盒子里去卖。”张洪波说。
时间长了,张洪波接到一些工厂的红枣订单。“有的厂子过节给员工发红枣,就上我这里来买。我还把红枣做成礼盒,送货上门。”
张洪波还和朋友一起去北京批发市场卖枣。“我曾经三天三夜吃住在送货的货车上。”张洪波说,他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日子过得有意义。
乐观再加上努力,他顽强地在荆棘般的生活中开辟出自己的生存之路。
“幸福”
张洪波作为家里老大,靠着卖枣,不仅没有成为家人的负担,反而能贴补家用。
2005年,张洪波认识了自己现在的爱人。他的爱人开着一个手工作坊,帮别人做些加工活。
“通过观察,我发现加工活特别适合像我这样的残疾人来干。”张洪波说,干这种活儿不用东奔西跑,在家中就能做。
从此,张洪波就跟着爱人一起做手工编织的加工活。
“太幸福了。以前赶集到处跑,风里来雨里去,如今我在家里就能赚钱,多好。”张洪波说。
“编织更适合女同志干,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不是有难度?”有人不解地问。
“一开始我的双手不怎么听使唤,一条围巾就得织好半天。咱有毅力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张洪波说,只要他认准这事儿,凭着一股韧劲儿,不干出个样儿来绝不罢休。
只要是干上了,张洪波就要比别人干得好。“没用多长时间,我编织的手艺就超过了很多人。”张洪波说。
2007年,他去南皮县残联寻找出路。
那时,泊头、东光、沧州市区的一些公司正在做外贸出口的活儿。在残联的帮助下,张洪波做起了订单加工。
张洪波深深记得他的第一个订单。当时,张洪波把织好的100条围巾送走后,又欢喜又激动。然而,这100条围巾中,却有90条因不合格被退回。张洪波的心像是被泼了一大桶冷水。
“我‘心大’,啥都不叫事。”张洪波没有放弃,反而每天更加认真地琢磨。产品合格了,销路也越来越好。
后来他和家人决定“自立门户”,创出自己的品牌。由此,张洪波正式开始了巧手编织的创业之路。
转型
创业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手工编织利润低,他白天跑订单、收货、送货,晚上和爱人在家里干。
张洪波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宏霞手工”。
一个个小珠子,摇身一变,成了浪漫的水晶帘、华丽的公主包;一团团毛线,在张洪波的手里走上一圈,又变身成暖洋洋的毛衣、各式花样的拖鞋。
在张洪波和家人的巧手下,还诞生了披肩、枕巾、中国结等手工品。有的时候,他一个星期就能翻出新的花样。
“我做生意,回头客特别多。这是因为我为人实在,产品又好。再加上很多人看我是个残疾人,理解我创业的不易。”张洪波说,加之残联的大力帮助,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除了接工厂的订单,头脑灵活的张洪波还看到了其他商机:开网店。
2015年,张洪波不再拘泥于本地市场,在淘宝成立了店铺。但由于对网店推广缺乏经验,半年后,网店才有了“开门红”。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单,便有了第二单、第三单……最好的时候,他的网店日销售额能达到1000多元。
最近几年,网店的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好了。“网上的店铺太多了,也杂。”张洪波说,他发现很多人在网上不愿意买手工成品,而是更喜欢买半成品回家自己做。
张洪波根据市场的需求,又开始卖手工半成品。
现如今,随着直播软件的兴起,张洪波利用视频平台给产品录制小视频。在小视频中,不仅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还能够手把手地教别人如何编织。很多人都叫他“轮椅上的网红”。
助人
残疾人不容易,张洪波心里特别有感触。
“咱日子过得像样了,也想着帮助其他的残疾人,大家一起挣钱。”张洪波说。
一件事让张洪波记忆深刻。
有一天,一位残疾人在网上找到了张洪波,说他想搞直播带货。于是,他在网络上交了299元,报了一个直播学习班。
张洪波听了之后心里咯噔一下子。
“我觉得他这个钱多半是白花了。”张洪波说,搞直播没有很高深的技术含量,靠的是产品。
张洪波委婉地告诉这名残疾人,你挣点儿钱不容易,以后不要再交钱报培训班了。“如果有什么直播上的问题,你直接来问我。我虽然不是什么‘大咖’,但直播中的一些操作流程之类的还是可以帮助到你的。”张洪波说。
从那时起,凡是有人向张洪波请教直播的问题,他总是特别热心。
莉莉今年21岁,是南皮县的一名残疾人。张洪波教她在家中做手工品。当莉莉从张洪波手里接过第一笔工资50元钱的时候,她掉泪了。
当张洪波问莉莉想要拿这50元钱买点什么的时候,莉莉说,她想买一瓶冰糖雪梨喝。莉莉的父母务农,身体不好,没有钱给她买饮料喝。
如今,经由张洪波培训过的残疾人已有100多位。张洪波在南皮县成立了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以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为载体,张洪波开发和生产文化特色产品,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致富。
“我接触的一些残疾人,有的很悲观。”张洪波说,“我鼓励他们要勇敢,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办实体、开网店、做直播,张洪波不仅成了南皮县“创业明星”,还带动残疾人就业、增收。今年5月,张洪波被评为河北省最美基层残疾人工作者。
(本版照片由张洪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