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31日
第10版:10

“新国标”要“强执行”

本报特约评论员 戴先任

商品过度包装已偏离商品本质属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影响良好社会风尚。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月饼、粽子过度包装问题被“点名”。

(据5月28日《沧州晚报》4版)

过度包装的问题存在了多年,不管是粽子过度包装,还是月饼过度包装,都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好看不实用的过度包装,最终还是让消费者“埋单”,损害的是消费者权益。

为了遏制商品过度包装,去年国家修订了行业标准,但月饼、粽子的过度包装问题,仍没能得到较好遏制。端午节将至,粽子市场火爆起来,粽子过度包装的问题也更加凸显。

要遏制粽子等商品过度包装问题,不能坐等“新国标”实施之后才行动。首先,需要企业能够在过渡期间自觉整改,尽快整改达标。在过渡期内,监管部门对商品过度包装问题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尽快整改。早在2010年4月,国家就出台了规定,要求糕点类包装空隙率不能超过60%,包装层数在3层以下,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监管部门有责任查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

月饼和粽子过度包装,“好看不中用”或“好看不中吃”,说到底还是商家迎合和利用了消费者“好面子”的心态和攀比心理。所以,要遏制粽子、月饼过度包装问题,关键还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杜绝盲目攀比,要弘扬节俭美德,反对奢侈浪费。当精美包装的粽子没人追捧,好吃而包装简单的粽子成为“网红粽子”,粽子过度包装的问题自然就能得到解决。

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新国标”的过渡期不能变成了“放任期”,要打好工作“提前量”。根治商品过度包装“顽疾”,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新国标”,还要有“强执行”,要让相关标准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商家也要回归服务初心,自觉摒弃过度包装。

2022-05-31 本报特约评论员 戴先任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8616.html 1 “新国标”要“强执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