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晓娟 魏志广 摄影报道
“咦,清风楼的主体外观布满了脚手架和安全网。”连日来,上下班经常路过清风楼的市民马艳霞发现,清风楼有了变化。
记者了解到,从5月8日开始,我市对地标性建筑清风楼进行整修。
“这是2014年大修之后的又一次比较大的修整,预计到六月底,它会以崭新的面貌亮相狮城。”沧州建投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清风楼茶社分公司负责人孙五玲说。
修旧如旧
位于解放路运河畔的清风楼,是沧州的地标性建筑。它始建于1992年,是一座仿古建筑。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沧州清风楼始建于西晋永康年间,位于沧州老城旧址内,用于官员吟诗作画、喝茶赏景。“晋代繁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元代著名文学家萨都剌因为公干莅临沧州,登上清风楼,题诗一首。
清风楼1992年重建,是钢筋水泥浇筑预制结构仿古建筑,共计五层,顶层加斗拱起脊宝顶,外面琉璃辉煌,里面彩绘绚丽。楼外牌匾均由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题写。
它作为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闲置下来。
2014年,大运河畔重装修葺的清风楼迎来新生。在这次重修过程中,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全部进行了修缮。清风楼也再度“活”了起来,墨宝飘香,声乐动听,成为沧州文人、民间艺人交流切磋的场所。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清风楼作为运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今年的5月8日开始整修。
“自2014年清风楼重新对外开放,已经有8年的时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风楼外部已显斑驳,有些地方甚至起皮、脱落。” 孙五玲说,“为此,我们请来了专门的古建维修队伍。这次重修,既能提升城市形象,也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此次修缮的内容主要是为清风楼更换木质椽子、瓦片,彩绘上色以及室内设施更新。
记者了解到,预计到6月底,清风楼将整修完毕。届时,人们将会看到那座既熟悉又焕然一新的清风楼。
让清风楼“延年益寿”
在清风楼的“变妆”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赵树全带着修缮人员,正在修复房檐下方的木质椽子。
赵树全今年63岁,是一名古建筑修复工程师,更是沧州古建彩绘类的行家。他曾多次参与文庙、人民公园、通翔杂技园等古建筑修缮和彩绘工程。
赵树全告诉记者,他也参与了清风楼2014年的大修工程。当时,清风楼一楼的巨幅壁画《清风楼月》,正是出自他手。因此,赵树全对清风楼有深厚的感情。他主张用传统“古法”修缮古建筑,让古建筑“延年益寿”。
现如今,赵树全带领3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地施工。这些工人分为油漆工、彩画工、木工等一齐上阵,参与到这次清风楼的“变妆”工程中。
此次修缮任务中,最重要一项工程就是更换房檐下的木质椽子。为了让椽子更牢固、颜色更持久,赵树全选择了最传统的方法。“传统工艺运用在这次重修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赵树全说。
“这个工艺非常古老,用到了面粉、动物血等原始材料。首先我们采用面粉、石灰水和成糨糊,再加灰油制成涂料,刷到椽子上。之后,工人用动物血和砖灰制成防腐、防潮的特殊材料,增加椽子的使用寿命。”赵树全说,仅仅一根椽子就要经过20多道工序反复打磨。最后,椽子再进行上色等工艺才能完成。
赵树全说,这种工艺可以为清风楼“延年益寿”,更好地保护这座地标建筑。
80幅彩绘重新描画
在自然环境中长期风吹日晒,楼体的彩绘已经出现积尘、失色、彩画纹样模糊不清等问题。
这次重修清风楼的过程中,楼体的彩绘很多要重新绘制。
赵树全告诉记者,清风楼每一层有16幅画。“山水、花草都有。清风楼共5层,一共有80幅‘白活儿’。”赵树全说。
“白活儿”在古建筑彩绘行业中泛指枋心等处的传统绘画,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
记者看到,修缮人员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或寄情山水,或点墨花草,最大限度还原之前的画作。
“修缮人员都是古建修复的行家。”赵树全说,他自己也参与到彩绘工作中。而且他团队的工人可以称作“艺术家”,有些人还参与过故宫的修复工作。
除了完成80幅“白活儿”的绘制之外,修缮人员还要将外体上的底色全部清除,然后重新上色。
在修缮人员的“妙笔”下,清风楼将会“重装登场”,焕发生机和活力。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修复中,清风楼原来的瓦片有的已经脱落。挂瓦工人还要更换损坏的瓦片。楼体的亮化设施有的已经老化或者损坏,修缮人员也将重新施工。
除此之外,修缮人员还将对楼体内部一些损坏的地方,进行修补。“整体修复完成后,清风楼的‘体魄’会更加‘健硕’,更加美观。”赵树全说。
“活”起来
清风楼,这座沧州历史上的著名地标建筑,虽曾经废弃一时,但自2014年9月开放以来,如何让清风楼更好地利用起来,是清风楼管理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清风楼是沧州百姓的清风楼,希望人们可以到这里寻找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孙五玲说。
几年来,清风楼接待了社会团体、中小学生、游客近三万人。主楼每周一、周四对外开放。开放时,游客可免费进楼参观,体会、感受清风楼独特的文化韵味。
据了解,清风楼自2014年全面修缮改造以来,已成为全市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相声曲艺专场、木板大鼓剧场等文化活动深入人心,彰显了大运河畔沧州浓厚的文化底蕴。
清风楼此次大修将于6月25日结束,届时清风楼还将继续每周一、周四通过预约对外开放,相声专场、文化雅集等活动也将继续举办。
“清风楼,承载着沧州人传统文化传承的梦想,为普通百姓搭建了欣赏与体验的平台。各方文化元素,从这里如清风般润泽整个狮城,让市民也从中得到享受。”经常来清风楼听相声的胡女士告诉记者。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快马加鞭,大运河两岸的风貌日新月异。清风楼作为大运河畔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经过此次大修后必将更加光彩夺目,与南川楼、朗吟楼等众多景点交相辉映、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