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昕也
27岁的周佳莹在市区一家公司上班,独居已有1年多。虽然一个人住,周佳莹并不想委屈自己:买香氛、购鲜花提高居住品质;吃得也有模有样,空气炸锅、破壁机这类时尚小家电一样都不少;为了照顾好贴心玩伴儿,她愿意为自己的宠物氪金……
如今,不少年轻人像周佳莹一样过着独居生活,还把日子过成了“小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衣、食、住、行、玩各个方面,单身群体的花销高于非单身群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单身“贵”族。
一个人住,也要有仪式感
“晚上,卧室里点上喜爱的香薰蜡烛,在淡淡的薰衣草香气里,敷着面膜窝在柔软的床上,放上一段自己喜欢的轻音乐,这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周佳莹说,在这种温馨的环境里,忙碌了一天的身心完全得到了放松。
“90后”周佳莹一年前结束了和两个姐妹的合租生涯,开始了自己的独居生活。周佳莹月薪4500多元,刨去房租和日常开支,每月所剩无几。但她却有自己的想法:“房子可以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在能力范围之内让家变得更有品味,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
为了生活得更舒适,周佳莹不断地改造自己的小家。譬如,床品换上了自己最爱的纯白色;香薰蜡烛有七八种,檀香、百合、荔枝白茶、薰衣草……
她告诉记者,当初为了挑选自己喜爱的香型可没少花冤枉钱。“最初买的香薰蜡烛虽价格便宜但香味甜腻,后来本着宁缺毋滥的标准,选择中高档的香薰产品,闻起来就舒服多了,颜值还高,当摆件也养眼。”
除了“淘”香薰蜡烛,周佳莹还时不时网购花束。“往家里的大花瓶一插,真的是赏心悦目。”她说,自己买的大多是云南昆明的花束,价格比实体店便宜,20支玫瑰只要27元,还包邮。“一次购买20支以上有点浪费。”为此,周佳莹找了好友当“合伙人”,“我俩买一束,每人10支,费用平摊,两全其美”。
与周佳莹相比,小张的日子过得虽没有那么精致,但也怡然自得。今年年初,他斥资买了一个投影仪。“花了4000多元,当时肉疼了很久,现在看来,一切都值了。”小张说,自从有了投影仪,自己在家的日子不那么无聊了,“躺在沙发上观影太自在了,幸福感满满”。
一个人吃,也要有模有样
周佳莹已习惯一个人住,一个人吃饭。每个月,她会下一两次馆子:到熟悉的火锅店,坐在熟悉的位置,点一份单人套餐。
在她看来,即使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这和独居、单身没关系,而是一种生活状态。
在周佳莹的家里,空气炸锅、破壁机、烤面包机、迷你电饭煲等厨房小家电一应俱全。她认为,这些小家电到底是不是鸡肋,最主要还是取决于主人是不是勤快人,“如果个人比较懒,再实用的小家电也会觉得麻烦”。
“除了工作外,我喜欢宅在家,每天自己做做饭。”32岁的马玲在市区某公司上班。她经常在朋友圈晒美食,一碗香辣浓郁的螺蛳粉,一碗色泽红润的重庆小面,一份DIY的关东煮……“我是厨房‘小白’,现在的预制菜很丰富,选择范围广,能让人秒变大厨,十几分钟就能做出美食。一个人吃饭既可以简简单单,也能变着花样来,丰俭由己。”
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有32.9%的消费者处于长期独自就餐的状态。从“一人食”用户画像来看,年龄主要在19岁至40岁之间。随着独居人数的增长,独自就餐的需求增加,“一人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一个人玩,也要有伴儿
不知什么时候,网络上开始流行“年纪轻轻就猫狗双全”的段子。而“萌宠”“养宠物”也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生活的关键词。
近两年,随着单身人口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从宠物身上获取温暖和陪伴,饲养宠物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情感需求。
宠物经济行业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58.4%的单身人群在养宠物,他们甘心当“铲屎官”,愿意为爱宠氪金。
今年春节期间,在周佳莹的年货清单里,除了为自己和家人购置年货,她还花了400多元为宠物猫“叮当”买了新年服、玩具和猫粮,甚至还订购了“宠物年夜饭”。
她说:“春节我们吃美食、享美味,‘叮当’作为家中的一份子,也应该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有一个浓厚的过年氛围。”
据天猫国际调查显示,2022年,宠物新年服首次入选了“十大增速最快的‘新’年货”,与宠物“衣食住行”相关的进口商品也迎来销售高峰,其中宠物新年礼包搜索量已经翻倍,宠物主食罐头、清洁用品等销售额同比增长60%。
30岁的赵源是东北人,三年前来沧州打工,单身的他在家里养了只宠物狗“多宝”。赵源在它身上花起钱来毫不吝啬,有时比对自己还要慷慨。
买狗粮、玩具和零食,定期到宠物医院做美容。他笑着说:“养了宠物后,才切身感受到什么是‘四脚吞金兽’。”
而随着宠物经济的兴起,宠物猫、宠物狗专用的商品越来越多。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发现,从营养丰富的宠物粮、多种口味的零食,到各式各样的宠物玩具,再到智能宠物喂食器、饮水机、猫砂盆……可谓只有看不到的,没有想不到的。
因为喜欢,所以宠物主更愿意消费。这一点在年轻人身上尤其明显,而他们也正成为宠物市场消费的主力。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中国宠物用品市场规模由128.8亿元增长至282亿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