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3日
第09版:09

艺术类培训岂能只看“钱景”

本报评论员 郑广辉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通知,针对文化艺术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立条件、场地设置、从业人员、培训项目内容及材料、收费等作出明确规定。

(据5月16日《沧州晚报》2版)

艺术培训虽然是市场行为,但“教育”二字赋予了它神圣的使命。如果艺培机构只看中艺术教育培训的“钱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很容易走到歧路上去。正因如此,艺培市场才会乱象丛生。

一些艺培机构“野蛮生长”,把艺术类特长教育当做“摇钱树”,疯狂收割市场“红利”,收费高、退费难、老师缺乏资质、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低等问题长期存在。

还有一些艺培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考级为导向的培训,把本应是健康、快乐的艺术素养教育,异化成了追求考级,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压力,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针对艺培机构出现的“几宗罪”,省有关部门出台的规定条条切中要害,艺培市场出现的问题都涵盖在内。

比如,针对一些艺培机构“拉大旗作虎皮”,名字上“国际”“世界”满天飞现象,明确规定了名称不能用的词汇;比如,针对艺培机构收费缺乏标准和监管,出现问题退费难等现象,明确规定了预收费一次性不能超过三个月,并要纳入平台进行监管;比如,针对培训时间过早或过晚,让孩子和家长疲于奔命的问题,明确规定了培训时间的范围。

为艺培机构立规矩,并非是要卡艺培机构的“脖子”,将他们“一棍子打死”。相反,立规矩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艺培市场,割掉艺培市场肌体上的“毒瘤”,把艺培机构纳入有序管理,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使其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一些艺培机构也应该反思:自己应该怎样守好规矩,搞好艺术教育培训。同时,艺培机构应以此为契机,摒弃功利思想,在规范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上下真功夫,真正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2022-05-23 本报评论员 郑广辉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7749.html 1 艺术类培训岂能只看“钱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