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9日
第04版:04

吴红立在沧州经济开发区经营着一个煎饼摊。不过,她好像有些“不务正业”——

爱作诗的“煎饼姐”

本报记者 姚连红 摄影报道

各色杂粮与净水

随心画个圆圆

香葱鸡蛋最争妍

辣椒温肺腑

面酱一层鲜

……

对于煎饼摊主吴红立来说,没有顾客时,坐在餐车旁,拿起手机安静地创作诗歌,是最惬意的时刻。

同行开玩笑,说她“不务正业”。顾客满脸质疑:一个摊煎饼的还会写诗?面对“各种声音”,吴红立只是笑笑:“人嘛,总要有点追求。”

10年来,吴红立与诗歌相伴,创作出百余篇诗歌作品。

煎饼摊主痴迷诗词

吴红立是肃宁人。2005年,她和丈夫带着女儿到沧州经济开发区定居。后来,吴红立学会了摊煎饼的手艺,支起了煎饼摊。

吴红立坦言,她原本可以一辈子呆在农村,日复一日地这样过下去,可她又不甘心安于现状。哪怕一切要从头开始,她也想去试试。

2012年,吴红立刷手机时,无意间看到一位QQ好友创作的诗歌。优美的文字立刻吸引了吴红立。她忍不住读了一遍又一遍。“埋”在吴红立心底深处的诗歌情结被“唤醒”了。

吴红立从小就喜欢读书,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班后,她省吃俭用,每月的大部分工资都用来买书。她尤其喜欢读古典文学,光《红楼梦》就买过4个版本。

最后,吴红立通过这位好友加入到一个诗歌交流QQ群。

“不务正业”

在QQ群中,有位老师义务教大家诗歌的写作方法。大家将创作的诗歌分享到群里,互相学习和探讨。

刚开始时,只有初中文化的吴红立都是欣赏别人的诗歌。后来,她试着创作了一首《落花》,鼓足勇气传到群里。没想到,这首诗受到大家的夸赞:“你可是摊煎饼的人里最会写诗的人啊。”

从那以后,诗歌给吴红立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摊煎饼时,吴红立脑子里想的都是“这首诗里用哪个词更好”。有一次,顾客要一个鸡蛋的煎饼,她一走神放了俩鸡蛋。她不好意思地道歉,并笑着说:“多放的鸡蛋不要钱,买一送一。”

QQ群里的老师都是在每天早晨教大家如何写诗歌,可这正是吴红立最忙的时候。每摊完一套煎饼,吴红立就赶紧看一眼手机。有顾客不解地问道:“你也爱玩手机啊?”吴红立只能笑笑:“我在学习。”有的人觉得她“不务正业”,吴红立也不解释。

吴红立的诗歌都是有感而发。车旁的小麻雀、一个茶叶蛋、风中飞舞的柳絮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是她创作的源泉。吴红立还为她那辆用了10多年的旧餐车写过一首诗歌:十载殷勤尘味重 唯依炉火温存 亦遮风雨度晨昏 几行车辙印 镌下旧车轮……

“写诗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每天能有点时间享受诗歌的陪伴,我格外幸福和知足。”吴红立感慨道。

《饼样人生》

作为一名会写诗的煎饼摊主,吴红立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这不,就在去年,她翻出来五六年前创作的《饼样人生》这首专门写煎饼的诗。她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思索再三,吴红立花400元将这首诗印在煎饼的包装纸上(左图)。目前,吴红立已送出去4万多张包装纸。此外,她还将这首诗贴在餐车的玻璃窗上。

得知包装纸上的诗歌出自吴红立之手,很多人对她敬佩不已。“这是一种生活的精气神儿,生活再不易,我们也要从中找乐。我们得向这个大姐学习。”常买煎饼的市民刘平说,吴红立的煎饼摊在周边小有名气,还有很多人慕名找到会写诗的“煎饼姐”聊上几句。

“可能我写的诗还不够专业,但人们能从我的诗中产生共鸣,我就特别高兴。”吴红立说,她会不断学习,继续享受诗歌带来的快乐。

2022-05-19 本报记者 姚连红 摄影报道 吴红立在沧州经济开发区经营着一个煎饼摊。不过,她好像有些“不务正业”——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7455.html 1 爱作诗的“煎饼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