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肌酐升高 3年后成尿毒症
42岁的赵先生时常感觉疲乏、恶心想吐,偶尔还有胸闷气急等情况。他以为是连续值夜班太累了,也没多想。一直到他身上的红斑丘疹影响生活,这才去了医院。
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赵先生血压高,肾功能肌酐已接近正常人肌酐平均值的20倍。遗憾的是,因就医太迟,赵先生确诊终末期尿毒症,肾功能已衰竭。
其实,赵先生早在三年前就曾在医院就诊时查出血肌酐增高。当时赵先生没在意这个指标,如三年前开始坚持治疗、定期复查,结果或许完全不一样。之后的时间里,赵先生没有再做过一次体检,在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情况下,依然每天抽烟、喝酒,也没有定期监测血压,更没有去医院明确高血压的原因。
医生指出,定期体检和筛查,发现肌酐增高,及时治疗,多数肾脏疾病可以控制、改善,甚至早期是可以逆转的。如拖着不治,严重者需要一直做透析甚至肾移植。
2
留意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人体有两个肾脏,每一个肾脏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正常情况下,双肾“各出一半工”就能满足全身各脏器的代谢需求。因此,当肾功能下降初期,往往不会有明显的不适表现。通过尿液、血液,以及肾脏B超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肾脏有没有问题。
除了做检查外,肾脏病早期,身体可能会发出哪些警告呢?
疲乏、困倦 早期肾脏病患者会感觉到乏力、精力不充沛、睡眠变差,有些患者还会感觉腰酸无力、四肢酸软。
血压升高 血压升高会损害肾脏,肾脏受到损害后水分代谢障碍,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疾病后期,会导致高血压肾病、心衰等,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血尿 包括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肉眼血尿),以及尿常规检查发现的潜血(隐血)、红细胞(镜下血尿)。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常见症状,肾脏受损时从肾脏中漏出来。
水肿 肾脏出了问题,会引起体内水分排泄障碍,身体出现水肿。多数患者刚开始时出现眼睑水肿,有些患者会全身水肿。
肾病引起的水肿,与前一晚喝水喝多了的水肿不一样,肾脏疾病的水肿难以消退,用手指按压后会出现难以回弹的凹陷。夜尿增多也是慢性肾脏病的症状之一。
泡沫尿 泡沫尿提示出现了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症状之一。为了避免和尿太快产生的泡沫混淆,最好放慢排尿的速度,观察尿液有没有出现很多不容易消失的泡沫,这些泡沫和啤酒沫类似,绵密且难以消失。这里专指大量的、过几分钟后仍不消散的尿液泡沫,这是因尿液中有很多不该出现的蛋白质(即尿蛋白),尿蛋白是肾脏受损时从肾脏中漏出来的。糖尿病患者虽然也会出现大量泡沫,但是消散很快,两者不一样。
除了以上症状外,慢性肾脏病还可能导致没胃口、贫血、尿频、尿急、少尿等症状,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3
注意这几点,保护好肾脏
避免熬夜或久坐 熬夜或者久坐时间太长,不利于肾脏的血液回流,因此肾脏不好的人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熬夜和久坐。
多喝水要分情况 肾脏没有任何问题的人,多喝水对肾脏是有好处的,可促进有毒物质的排泄;如果肾脏有损伤,多喝水可能就会是种负担,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在医生指导下饮水。
少吃重口味食物 重口味饮食的食物里富含酸、钠、电解质等,这些成分大部分需经过肾脏排泄。当肾脏有问题时,不利于排泄,这些有毒物质就会蓄积在体内,对身体健康不利。
避免乱用药物 所有经过肾脏排泄的药都可能会伤肾。比较常见的如氨基氮类抗生素、止痛药类,还有一些中成药,对肾脏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患者在服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药物说明。存在用药疑问的,要咨询肾脏专科医生,便于更加合理科学用药。
据《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