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刘筱雪点开一部电视剧的第一集。电视剧开篇便设下迷局,让她看得十分入神。看了不到两集,刘筱雪开始失去耐心。为了快点揭开电视剧中的谜团,刘筱雪按下了1.5倍速键。凌晨1点半,她终于看到了最后一集。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年轻人喜欢“倍速模式”。在他们眼中,追剧、看书甚至学习都可以按下“快进键”。
“倍速”追剧和阅读
给生活按下“快进键”
聊起“倍速”两个字,25岁的刘筱雪有她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她觉得自己没耐心。另外一方面,她觉得有些内容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看。
“我下班后刷视频,就是为了放松放松。那些短视频博主把电视剧中有意思的片段剪辑到一起,制作成三四分钟的浓缩版,少了冗长的铺垫和其他不重要的情节,看起来能节省不少时间。”刘筱雪告诉记者,当她看到不感兴趣的情节时,便会将视频调成1.5倍速。加速后,视频中的声音听起来“叽里呱啦”,甚至还有些刺耳,但不会影响她了解剧情的基本走向。一部54集的电视剧,刘筱雪两天就能刷完。
市区27岁的高川也会根据视频内容确定是否加速。有时,为了加入朋友间的聊天,他也会用倍速看一些内容。
“倍速读书”现象也十分普遍。不少平台推送的文章包含“5分钟读完一本书”“高效阅读”“一天榨干一本书”等字眼。记者点进去后发现,文章内容多为列出书的目录、主旨以及故事梗概,再总结出几句高度凝练的“金句”。记者观察到,这类文章的收藏量和点赞量比较高。
正在为公务员考试做准备的赵晴告诉记者,她刷课程视频时,就会开启2倍速模式。“备考时间有限,我这样压缩时长,是为了让自己对所有的考点有一个大体的认知,再在其中选取重点,着重学习。”赵晴表示。
除了视频、阅读可以加速,游戏也能开启“倍速模式”。市民马女士告诉记者,她平常喜欢玩一款通关类游戏。每次通关后,屏幕上都会出现一段画面,她就将这段画面的速度调为2倍速。
“倍速”之后
更高效还是更浮躁
记者发现,不少平台也在为这样的“倍速模式”提供方便。
记者打开手机里的几款视频App,随机点开一部电视剧后发现,屏幕右下角有一个“倍速”按钮,可以将视频速度调成1.25倍速、1.5倍速、2.0倍速、3.0倍速(上图)。
此外,一些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短视频也可以开启加速模式,最快可调至2倍速。还有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的博主将电影、电视剧剪辑成几分钟的短片,一集集更新。
对于这样的“倍速生活”,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做事更高效。有人认为这样会变得做什么事都沉不住气,会让生活、学习和工作变得更浮躁。
已习惯开启“倍速阅读”的李佳欣很赞同这样的加速模式。“做事应该讲究效率。‘倍速阅读’让我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式,能让我在同样的时间内吸取更多内容。”李佳欣表示。
也有一些人对这样的“倍速生活”持反对意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好像没有耐心去完完整整看完一部电影或者追完一部电视剧了。我现在打游戏都老想快进,根本享受不到游戏时放松的心情和乐趣。”小张很无奈地说,其实,他一直倾向于“慢”生活,可是每天被工作与家庭中的琐事裹挟,每件事都需要抓紧去解决,他想慢也慢不下来。小张觉得,开启“倍速模式”后,他的心态比以前浮躁了很多。
慢还是快
适合自己最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文媛表示,如今,大家处于一个信息迅速更迭的时代,难免被烙上“时代的印记”,在不自觉地给自己“提速”。对于这种生活方式,有人适应,有人觉得不舒服。其实,人们是倾向于“倍速模式”还是更钟意“慢慢来比较好”,可以自主选择。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速度,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最舒适的模式,而不必过分在意速度本身。一旦处于自己舒适的速度之中,浮躁的感觉也会相应减轻。
刘文媛提醒大家,凡事都需要把握一个度,高效与浮躁之间随时可以转换,很多事并不是“越快越好”,欲速则不达。大家需要根据自己要做的事情性质、目的来选取最优“速度模式”,享受生活,认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