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盖楼房还是平房,都要夯实地基。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从前农村土房的地基处理比较简单,一不用深层打桩,二不用钢筋圈梁,只需人工挑槽垫土砸实就行了。
砸地基的工具村民称其为“石夯”,其主体是石磙(当地称作“混”,大名叫碌碡)。由两根粗硬的木杠将其加紧,辅以小木棒、铁丝、绳索捆拢扎实。石夯重约一二百公斤,需要十多人合力托举抬起,一夯一夯地砸实前移。
众人推举一位“文化人”任掌班,负责指挥喊号子。号子分慢、中、快三种,根据石夯分量大小和工程缓急情况分别安排进行。
慢速号子——拉长音,慢节奏,缓出手,高抬夯。“(起)伙计们那个准备好——(众)嗨吆我的嗨吆”,夯号词是长篇成套的,一般是民间小调《送情郎》系列,如“送情郎送至在大门以东,不睁眼的个老天爷起了个东北风”,依次东、南、西、北说个遍。大家边听边干,号子舒缓,夯体慢移,身体微微冒汗。夯窝砸得深,工程质量高。
中速号子——夯号是:“(起)同志们加把劲吆呵——(众)嗨吆乎嗨吆(声调上扬)”“夯夯往西排呀呵——嗨吆乎嗨吆(声调下降)”。伴随着号子音落,众人弯腰抬夯,举过双肩砸向灰土。石夯行进速度较快,大家稍感吃力,浑身出汗。号子催人奋进,劳动效率提高。
快速号子——如夯体较小,或需要赶工程争速度时,快捷号子是必不可少的。
“伙计们动手哇!”号令下,大家迅速围拢石夯。
只听得号夯人猛喝一声:
“嗯——”众人齐动手忙抬夯“啊——”
“(起)哎吆——”“(众)啊——”
“(起)哎了吆呵——”“(众)哎了吆呵——”
“(起)哎了吆呵——”“(众)啊——”
“嗯——啊”和鸣,夯起夯落。一组号子下来,
四五夯落地,砸出一二米开外了。夯号此起彼伏,节奏类似戏曲里的“流水”快板。当然,这样的行进速度不能持续太长,不一会大家就汗流浃背,腰酸腿软,或换班,或休息。
砸夯的要诀是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即众人一把号,合唱一个调,不能出杂音,奔向总目标。沟槽夯夯砸实,垫土层层长高,直至与屋心持平。而后座碱(房子底座挑槽砌砖)垒墙,上梁铺檩,挂泥起房。
地基现场往往插面小红旗,以示红火吉祥。主家摆放桌凳,准备香烟、茶架,条件好的还有戏匣子(收音机)助阵。家庭主妇忙里忙外,邻居亲朋喊来帮忙,粗茶淡饭,炊烟缭绕。周围不时有商贩驻足,行人围观,孩子玩耍,鸡鸣狗叫。一时工地夯号声,买卖吆喝声,孩子们的打闹声,收音机里广播声交织在一起,人声喧哗,好不热闹。
岁月如梭。
如今,电夯来了,燃气通了,路面宽了。于是,土房倒了,夯号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