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骅的唐某终于拿到了李某赔偿的2100元钱,双方握手言和。
事情缘于去年秋收。李某的丈夫刘某长期在外工作,去年秋天回家收玉米时,误将地邻唐某家的玉米收回家中。两家人因为赔偿问题,一直争执不下。
后经黄骅法院法官调解,李某赔偿了唐某2100元钱,双方的纠纷得以化解。
收错庄稼
遭到索赔
去年9月下旬,黄骅的唐某驾驶着收割机到自家地里收玉米。当来到自家玉米地时,他吃惊地发现,地里的玉米不见了。
经过向家人再三核实,唐某这才确定,自家玉米被别人收走了。
唐某急忙向其他地邻打听。经过询问,唐某得知,自己家的玉米被刘某收走了。
原来,刘某一直在外工作,秋收时节赶回来帮妻子李某抢收庄稼。
结果,刘某认错了地,将唐某家的玉米地当成了自己家的,这才造成了双方的误会。
刘某误收了唐某家的玉米后,很快就将玉米卖掉了。唐某认为,刘某的误收给自己造成了损失,于是要求刘某赔偿他3000元。
产生纠纷
闹上法庭
刘某的妻子李某虽然认可收错庄稼的事实,但不同意唐某提出的赔偿要求。
李某认为,虽然自己的丈夫刘某收错了庄稼,但她不认可用现金赔偿。她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自己的耕地可由唐某耕种一季,以此弥补唐某的损失。
唐某并不赞成李某提出的赔偿方案。针对赔偿问题,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就在协商赔偿过程中,李某突然提出,唐某侵占了自家的耕地,要求重新丈量土地。
自此,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后经多方调解,双方仍未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
去年年底,唐某将李某诉至黄骅法院滕庄子法庭。
“误收庄稼是财产损害,侵占土地属于侵权,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刘某误收了唐某的庄稼,给唐某造成了损失,理应进行赔偿。李某提出将自己的土地给唐某耕种,这涉及到明年的收成等很多问题,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黄骅法院滕庄子法庭庭长张文庆在对案件进行庭前调解时,对李某表示,事情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见到李某态度有所缓和,张文庆又表示,如果双方不能达成调解,势必要对唐某的损失进行评估。
张文庆表示,按照以往的经验,评估费用大概需要几千元。到时,李某不仅要承担唐某的损失,还要承担评估费用。
法官调解
化解矛盾
听了张文庆的劝说,李某表示接受调解,但仍要追究唐某侵占自家耕地一事,要求唐某赔偿自己近10年的损失。
了解了李某的想法后,张文庆耐心地给李某分析,如果唐某真侵占了她家的耕地,侵占了多少地,近10年粮食产量又是多少,这些都是需要核算评估的,而评估是需要费用的。如果最终证实唐某没有侵占李某家的土地,李某不仅白花钱,两家的关系也会因此破裂。
经过仔细考虑,李某表示愿意接受调解,不再追究唐某侵占自家耕地一事。
近日,张文庆将唐某和李某叫到法庭进行调解。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唐某决定少要900元赔偿款。
就这样,在张文庆的见证下,唐某拿到了2100元赔偿款。这起因收错庄稼引发的纠纷至此得到化解。
和好如初的李某和唐某紧紧握着张文庆的手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