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膝盖上有一块叫“髌骨”的骨头,它就像一节磁悬浮列车,漂浮在膝盖上方,也就是北方人常说的“波棱盖”。在行走、奔跑、攀登等动作中,髌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出于各种原因,女性的膝盖很容易跑偏。
女性的膝关节为什么那么脆弱?现在,专家解读有关延长膝盖使用寿命的问题。
膝盖是怎么一点点跑偏的
髌骨位于股骨下端的前面,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
膝盖跑偏,其实是髌骨关节不稳定或髌骨脱位。
女性因肌肉力量相对较弱且易并发韧带松弛,固定髌骨的结构不够强,很容易跑偏。
髌骨关节发育异常
比如,关节轨迹不良,可导致双下肢力线不正,出现单侧或双侧髌骨外翻,看上去像是“K”型腿或“X”型腿。
髌骨慢性损伤
走路或活动时,髌骨会承受慢性损伤,引发炎症,继发软骨退变、膝前疼痛,甚至导致膝关节内结构功能紊乱。
软组织结构异常
股四头肌发育异常、髌骨内侧支持韧带松弛或撕裂、外侧支持韧带紧张等,均可造成髌骨关节不稳定。
一个动作快速自查髌骨
膝盖跑偏后,最主要症状是膝前区的持续性钝痛,多出现在上楼梯、久坐或久蹲时,也可能有关节无力、弹响等情况。
半脱位时,患者在做某个动作、姿势时会有莫名的“恐惧感”。这是因人本能害怕髌骨脱位,会通过限制动作,对半脱位的髌骨进行自我调整,使其归位。
生活中,想要快速自我诊断髌骨偏没偏,不妨摸摸自己的膝盖。向内外侧轻轻地来回拨动,感受有无髌骨内侧疼痛、活动度过大或“恐惧感”。如果答案为“是”,或平时出现髌骨处疼痛以及屈膝负重时疼痛,就应及时诊治,避免组织进一步受损。
女性膝盖天生不完美
除了膝盖易跑偏,女性的膝盖仿佛天生自带不完美属性。
激素影响→骨质流失
女性40岁左右,骨密度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再加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骨内的钙大量丢失导致骨质下降,骨质疏松会降低骨骼强度,骨质增生会增加骨骼磨损。
女性在排卵期时,膝关节附近的肌肉力量会变弱,发生关节意外损伤的概率是平时的2倍—3倍。
身体结构→稳定性变差
女性的骨盆往往更宽大、后倾,髋关节外翻角度较大,使膝关节的股四头肌夹角很大、关节外翻。
从骨骼力学角度看,随着股四头肌夹角的增大,向外侧牵拉髌骨的分力逐渐增大,髌骨稳定性也越来越差。
生活方式→关节劳损
有的女性喜欢穿高跟鞋,让膝盖承受很大压力,膝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易引起关节腔、肌肉、韧带等多因素的劳损甚至退变。
五件事让膝关节更稳
既然女性先天因素无法避免,为了延长膝关节“使用期”,最好的方式是预防和早期发现:
科学减重
跳跃动作中,膝关节瞬时承受的力量可达体重的6倍,肥胖人群膝关节承重更大,适当减重有助减轻关节的压力和磨损。
避免不合理运动
爬山、登高等运动不是人人皆宜,临床中不少患者是爬山后得了骨性关节炎,不得已需手术治疗。
猛然发力跳跃、转向奔跑等对膝关节有高冲击力,应该避免;随着年龄增长,大家要逐步调整运动方式,以游泳、骑车和散步为主。
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背、扛重物;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女性尽量少穿高跟鞋,可换成软底鞋。
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发现,穿高跟鞋爬楼梯时,膝关节负荷的压力是体重的3倍。
锻炼肌肉耐力
平时可以做一些锻炼躯干、大腿肌肉的运动。注意改善步态、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常练习仰卧抬腿、用脚挑枕头等。
及早发现关节损伤
注意膝关节炎的5个典型症状:关节痛、关节僵、关节肿、骨摩擦感(可听到较频繁的关节弹响)、关节无力。
要提醒的是,如果运动后出现膝关节疼痛,经休息4周后仍不缓解,就可能是关节内损伤,比如软骨挫伤、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需及时就医。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