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荣胜 祁业成 本报记者 李小贤 摄影报道
每天7时,张永基都会准时来到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沧州市分公司城区寄递事业部揽投一部,即便五一假期也不例外。消杀、分拣……他和同事们一起忙碌着。
作为揽投一部站长,张永基和同事平均每天要处理快件6000余件,高峰时期每天能达到15000余件。
今年“五一”前,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带着地图摸片区
别看张永基今年才27岁,但他已经在“沧州邮政”打拼了9年。
回想起当初入职的情景,张永基还历历在目。
9年前,张永基从泊头来到市区找工作,看到了沧州邮政分公司发布的招聘启事。
在张永基的记忆中,每当村民从穿着邮政制服的邮递员手中接过信件时,脸上都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种幸福会感染人。
也许成为一名邮递员,会经常被这种幸福所包围吧。张永基带着憧憬,到公司进行应聘,成为一名快递小哥。
那一年,他才18岁,青春洋溢。
“选择了邮政快递工作,就要把它干好。”这是张永基的信念。
入职后,张永基住进了投递点,一张沙发成了他晚上睡觉的“床”。
从早忙到晚,分拣、送件、收件……一辆电动三轮车成了张永基的“好伙伴”。
刚开始对投递片区并不熟悉,他就带着地图边送边认地方,晚上没事时也多去转转。两个月的时间,他就将片区摸熟悉了。
在参加工作的9个年头里,他很少休假,节假日更是紧盯在第一线,他的字典里从没有“星期天”,只有客户和包裹。
他是一双儿女的父亲,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但是工作的忙碌,让他错过了父母最需要他的时刻,错过了多次家庭聚会……但是“我要把工作干好”这个目标从未动摇,快件的揽收和投送一刻不能耽搁,一个也不能出错。
乘火车送急件
“工作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及时的售后,定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认可。”张永基说。
2020年疫情发生后,一位做国际贸易的客户损失巨大。张永基了解情况后,依托中国邮政的民航物流系统,深入调研一个月,了解具体情况,为客户提供了一份详实的数据报告。
客户明晰了发货方向,业务量逐渐回升,不仅对张永基的帮助表示了感谢,同时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凭借着这份认真负责,张永基赢得了许多客户的尊重。
有一次,一位客户买的药到了,客户着急服用。张永基送到楼下时,发现电梯坏了,二话不说,爬了20多层楼将药送到客户家中。
一年除夕,一个客户给张永基打电话,说他3年没回家了,外地的亲戚寄来特色年货,想着除夕这天能够拿到。张永基在诸多包裹中把客户的包裹分拣出来,第一时间投送。
曾经有一次,客户的紧急快件没有赶上当天的邮递车。张永基为了不耽误客户的事,通过商讨后,乘坐火车赶到北京准时将快件送达,让客户感动不已。
……
这一件件事,在张永基看来都是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让他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赞扬的话、表扬信纷至沓来,他得到了客户的赞同和公司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
张永基说:“客户提出的任何问题和要求,不要着急回答不行或者不可以,如果客户的要求可以做到,我们都尽力满足。当看到客户收到快件后脸上露出开心笑容的时候,我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抢活”
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张永基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些年来,张永基每天都在努力学习快递行业专业知识,稳步提升业务能力,多次代表公司参加本企业和邮政行业的技能比赛。
2017年,邮政公司组织内部技能比赛,张永基拿到了全省第六的成绩。在别人看来,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他的内心始终憋着一口气,相信自己还能做得更好。
为了练就本领,张永基经常“抢”活干。他说:“我住在单位,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练习。”练习输入法,熟悉生僻字,进行情景模拟……他一步一步提升自己。
2021年,沧州市组织了“邮政快递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市申通、顺丰、邮政等多家快递企业共156名快递员报名参加。张永基在接到参加比赛的任务后,对自己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永基从比赛中脱颖而出,拿到了第一的好成绩,而后一鼓作气,在省里的比赛中又拿了第一,最终被选拔参加第三届全国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二等奖。
很多同事向他请教提升职业技能的秘诀,他说:“只有4个字,熟能生巧。
做就做到更好
每年“双11”“双12”、春节期间,快递量大大增长,是业务高峰期,快件的投递工作更是存在着巨大压力。前些年,春节期间一些快递企业会提前放假,为确保快递不积压、不过年,张永基主动请缨和同事加入“春节投递应急小组”,每天超常工作。
今年3月份发生疫情后,张永基第一时间投入到社区服务和民生保障工作中,将一份份蔬菜和生活必需品,及时准确地进行投送。他平均每天往返商超和小区之间20余次,行驶200多公里,累计运送800余公斤物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打包带怎么放置会更快捷,包裹怎么码放会节省客户时间,什么样的话能让客户更好理解,怎样做能减少快递过程中垃圾的产生……针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张永基都会与快递员展开讨论,总结出可行的经验在全站推行。通过“传、帮、带”,张永基已经培养出了十多个“徒弟”。